雨水节气没过几天,砀山县葛集镇新华村的大棚油桃授粉却接近尾声。
时值傍晚,54岁的果农康光宽,依旧还在大棚里头,忙着给最后一拨桃花授粉。“手上的鸡毛掸子,就是授粉工具,再过上一周,枝头上就能结出小疙瘩了。”他拨弄得极为仔细。
老康是新华村村民,因为生病,这个家庭没少背债,加上本身残疾,除了仅有的几亩地,家里没有什么生活来源,这个家庭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但老康不想“躺着脱贫”。
老康家所在的葛集镇位于黄河故道,这里向来就有种植油桃的传统,目前全镇近8万亩耕地,70%都是油桃林。在脱贫攻坚战中,葛集镇也将目光瞄准了油桃产业。
前些年,老康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建起了种植大棚,打那以后,五亩大棚油桃,就成了老康一家子的希望。
“刚开始压力也大,过去都是露天种植,现在搬到大棚里,没啥经验,钱投进去了,要是亏了可咋还?”老康坦言,“头一茬整晚睡不着觉,一下子瘦了好几斤。”
人努力,天帮忙。2016年,大棚油桃喜获丰收,老康不仅还清了债,还顺利脱了贫。
葛集镇党委书记戴红梅告诉记者,大棚油桃最早一批4月下旬即可上市,露天油桃则要等到7月份。阶梯式的种植模式,打的是时间差,能够填补四五月份的鲜果空白。
近一阵子来,不止是老康天天在大棚忙活,镇上的果农们都在加班加点,对桃花进行人工授粉,以增加坐果率,提高油桃品质,确保丰产增收。
桃树长势好,自然离不开老康的悉心照顾。“刮风、下雨、下雪都要往地里跑,尤其是花开的季节,人都长在棚里。”老康说,就光是控温,一天张合棚口就不下五六趟。
有了大棚,往往四月中下旬才开的桃花,刚过春节就按耐不住提前绽放,给“寂寥”了一冬的田地带来了生机。
看着争相吐蕊的桃花,老康算了一笔账:“今年暖的早,快的话4月下旬就可以采摘上市。按照去年行情,提早上市的油桃每斤能卖到8块钱,平均下来一亩地能收入3万元。”老康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满。
这两年,老康家的大棚油桃蒸蒸日上。“再等上两月,咱自家的桃子,跟灯笼一样红,就好比这日子,火着哩。”夕阳下,阳光打在老康的脸上,昔日的迷茫不见了,话里透着自豪,满是干劲。(汪瑞华 陈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