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两户牧民却因一道围墙产生了纠纷,7年里矛盾不断。不久前,呼伦贝尔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晓红将公开听证室移至纠纷现场,终于解开了两位牧民的心结。
赵某和李某毗邻而居,原本相处融洽。2014年,赵某在李某房屋北侧新盖了一座房屋,并修建了围墙。李某认为赵某修建围墙使其无法正常出行,自此与赵某产生矛盾。在多次协商、找乡政府解决均未果后,2019年7月,李某向鄂温克旗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拆除围墙。经过审理,法院判决支持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然而,赵某在接到法院判决书后,却感到很委屈:李某出行困难是因为周围邻居都修建了围墙导致的,仅拆自家围墙不公平。赵某因法律意识淡薄,错过了上诉和申请再审期限。2020年5月,赵某向鄂温克旗检察院申请监督,并提交了现场照片等新证据,以证实李某通行不畅不是自家围墙造成的。
检察院受理申请后,于2020年8月向鄂温克旗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认为李某出行受阻是左右邻居逐步扩建院墙及修建网围栏等多个原因导致,并非赵某自建围墙直接堵塞通道,原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法院对再审检察建议不予采纳后,今年4月,鄂温克旗检察院向呼伦贝尔市检察院提请抗诉。
呼伦贝尔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在办理该案中发现,如果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抗诉,查明由于上述多种原因导致李某出行受阻,该案有可能被发回重审,追加李某其他邻居为当事人,不但会加重当事人讼累,还势必会加剧李某与邻里之间的矛盾,一旦矛盾激化,即使判决胜诉也难以执行,且无法真正化解矛盾。为此,呼伦贝尔市两级检察院就该案多次召开案情分析会,核实案件证据,交流处理意见。同时,由分管副检察长带队多次实地查看涉案房屋院墙布局、向邻里了解情况。检察人员通过走访发现,李某的邻居确实都修建了围墙,将李某出行通道堵塞,其中赵某院墙的占地面积约占四周邻居的四分之一。想要化解本案矛盾,必须公平合理地处理邻里关系。
承办检察官先后前往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调查取证,查看涉案房屋周围土地规划图纸、卫星地图等证据,实地听取嘎查(汉语为村的意思)意见,力求了解最真实、最准确的房屋院落修建和通行情况。鄂温克旗检察院与当地旗委政法委、乡政府沟通协调,发挥该院对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语言和情感优势,多次对双方当事人释法析理、明晰利弊。张晓红更是在与赵某、李某谈心时给他们讲了“六尺巷”的故事,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邻里和睦角度耐心细致做双方思想工作,令双方态度均有所缓和。
经过一番工作后,承办检察官一致认为,就此案召开听证会,让双方都把心结打开,或许能取得更好的办案效果。
2021年8月18日,检察机关将公开听证会现场搬到涉案纠纷地进行。参加听证的人大代表、法律专家、人民监督员围绕如何解决李某通行困难展开讨论,从赵某院墙相对于其他邻居占地较大、邻居颇为不满的角度,对赵某释法明理。鄂温克旗检察院副检察长用李某的母语——达斡尔语从邻里和谐的角度向李某讲明邻里和谐相处的道理。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赵某当场表示,愿意退让院墙距离,方便李某出行。李某也同意以和解的方式解决邻里间的多年矛盾,以后和睦相处。在检察机关的主持下,李某和赵某达成和解,并签署了《和解协议》。
中秋节前夕,赵某为李某让出三米出行通道,在曾经的“积怨墙”旁修建起了“友好墙”,以此作为邻里友好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