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拍照搜题等同作弊 App叫停后如何整改

陈鹏     2021-12-30 16:23:54    光明日报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提出,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手机一拍,答案就来。如此“神奇”的拍照搜题App,操作体验到底怎么样?暂时下线此类产品,家长学生和老师有何意见?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和利用这类技术?记者进行了调查。

 

“作业做得漂亮,可一到考试就露馅”

由在线教育机构最先推出的拍照搜题App,在学生群体曾风靡一时。在北京海淀多所学校门口,记者采访多位中小学生,他们都使用过此类产品,用以帮助完成作业。

初一学生柳璐告诉记者:“有的知识点看上去很简单,但自己没掌握,也不敢问老师。”她通常使用拍照搜题App搜索数学题目,“有的题目,下面还有视频解析”。

济南某小学校长王涵第一次听说拍照搜题App是在一次校内会议上。她听老师们聊起,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作业做得漂亮,可一到考试就露馅”。

王涵调查后才发现背后的“猫腻”,许多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学业的关心,而孩子则利用拍照搜题App“不动脑筋”地完成作业。

“不仅可以直接搜出数学题的正确答案,连解答过程也一模一样。”该校数学老师杜计平好几次看到“雷同作业”。他认为,这跟抄作业“没有区别”,“有些学生以为自己看了答案后能理解,就算学会了。但事实上,能看懂答案和独立做出来,完全是两码事”。

记者调查发现,不光是数学、化学、物理等理科类作业,部分语文作业也会出现“抄袭痕迹”。“学生作业中的一些词语、句子,搭眼一看,就敢肯定不是一个五年级学生能写出来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

作为校长,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王涵立即“采取措施”:要求各班加强家校联系,告知家长使用拍照搜题App的危害;尽量让学生在学校自主完成大部分作业;要求老师多布置侧重于答题过程的开放性题目。

 

部分“家长模式”设置形同虚设

2013年,拍照搜题App首次出现,随后多个线上辅导平台都上线了类似产品,一些头部品牌更是得到多轮投资。资本热情退去后,如今赛道上只剩下寥寥几个知名拍照搜题App。

此类产品的操作体验到底怎么样?近日,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里发现,依然有多个拍照搜题App可供下载。下载进入某App后,发现其首页已无“拍照”或“搜题”等关键词,取而代之的是“视频答疑”“搜索答疑”等字眼。点击进入后,依然可以使用拍照搜题功能。

目前,多数拍照搜题App已提供有“学生和家长/老师模式切换”功能设置,记者在“学生模式”下随机搜题,结果显示“家长认证成功后可查看完整解析内容”,但是“家长认证”仅需提供任意成年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即可,不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等进一步操作。

有部分App可通过绑定微信小程序,切换至“家长模式”。家长可以通过日报、周报、学期报告、实时错题本等可视化学情报告,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但是,也有一部分拍照搜题App的“家长模式”,设置烦琐复杂,操作难度较高。

在中国农大南门,记者遇到一位外卖员牛贵兴,“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再加上平时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也很难辅导老大和老二的作业”,他对拍照搜题App是“又爱又恨”。前几天,牛贵兴夫妇俩拿手机鼓捣了半天,“也没学会咋切换到家长模式。孩子作业,我也看不懂,就让他自己拿手机查吧”。

面对拍照搜题App,和学校老师一致反对的态度不一样,一些家长却表现出犹豫。

对于北京海淀家长吴丽来说,拍照搜题App是辅导孩子学习的“好帮手”:“孩子的理科成绩很好,偶尔遇到难题就会到App上面搜答案解析。”

吴丽监督孩子,通过视频讲解,消化吸收后再结合相关知识点,找同类型的题练习巩固一下,“孩子很自觉,学得也很主动”。

2020年3月,真人在线答疑的拍照搜题App出现后,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热捧,成为线上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如果下线这类App,辅导孩子怎么办?”吴丽问。

 

不能一刀切,视不同情况而定

在充分考虑到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特殊性,不能对拍照搜题App一刀切。但是,如果将原来一对一辅导直接搬到了拍照搜题App上,将辅导时间化整为零,这明显与“双减”政策要求相悖。郑州大学教授罗志敏建议,根据不同年级段的要求,对拍照搜题App线上学习的时间段、总时长、最晚学习时间作出具体的限定,“要让学生远离拍照搜题App依赖,关键是教师辅导要跟上”。

互联网出现后,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它们是帮助学习,还是影响学生独立思考,人们总是难以找到明确答案。显然,遇到这个问题的,拍照搜题App不会是最后一个。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教育确实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但教育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在不同学段应有区别。此次通知明确,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相关App予以撤销,就更说明这一点。”华中师范大学罗祖兵教授建议,尽量不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用,而是由教师或家长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该在家长与教师的指导、监护下使用;初高中,虽然学生可以自主地使用信息技术,但整体而言应该尽量少地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事关你的钱袋子 明年首月这些新规将实施
下一篇:为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