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内部挖潜增效、片区综合治理、停车资源共享

多措并举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

孙立极 沈文敏 原韬雄    2021-09-06 09:44:27    人民日报

近年来,老旧小区“停车难”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反映,小区“停车难”不仅让有车居民烦恼不堪,而且由此引发的乱停车、堵塞消防通道、私装地锁等问题也影响了社区的安全与和谐。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地方采取道路临时停车、周边商家错时共享等方式,缓解了部分压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解决好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需要协调好居民、物业、街道、社区等各方利益,多措并举才能形成合力。

 

需求增长远超供给增加的速度,老旧小区停车越来越难

北京的孙先生前不久搬了家,没想到找个停车位却成了麻烦事。“小区固定车位很少,物业说前边还有40多位居民在排队候补。”孙先生说,无奈之下,他找了一个距小区两公里远的停车位,“我得骑电动自行车到那儿开车,用完车了再骑电动自行车回来”。

河南省郑州市读者王女士对此深有同感:“车位简直成了我的心病,每天开车出门都非常焦虑,生怕回家找不到停车位。为了停车,我都不敢晚回家。”

为了停车,大家“各显神通”:有的用废弃床垫、旧自行车等杂物占车位,有的把车停在绿化带、人行道、应急车道上,还有的让家里人提前出来占车位……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影响了邻里和谐,造成了安全隐患。

没车的居民也深受其扰。吉林省吉林市读者冷先生说,他所在的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宽敞的地下车库,地上就没有规划停车位,“可是这几年,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地下车库都停满了,于是很多人把车停在地上,小区道路、公共绿地,甚至连消防通道上都停了车。居民日常走路感觉很不安全,老人孩子也没有了活动空间”。

小区“停车难”是经济快速增长中“成长的烦恼”。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说,车位紧张是因为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超供给的增长速度。来自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全国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微型载客汽车达2.33亿辆,有7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18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与此形成对比的,却是长期以来分配给停车的土地资源不足。比如北方某城市,1994年开始要求住宅小区配建车位,比例为每户0.1个车位。这一标准一直持续了20多年,直到2015年才调整为平均每户1个车位。”郭继孚说,停车位不足成为不少小区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小区却没有更多空间建设停车位,长期的供需失衡导致“停车难”问题愈演愈烈。

 

道路临时停放、错时共享、智能管理,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

近年来,各地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采取了不少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今年5月发布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城市通过内部挖潜增效、片区综合治理和停车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出居民停车综合解决方案。

增加道路临时停放是较普遍的做法。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2020年7月开始试行“海绵停车位”,选取靠近居民社区的部分行车道,白天不允许停放车辆,21时至次日7时可免费规范停放,此举增加了2000多个停车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也在道路通行压力小、停车位需求量大的地段,推出白天收费、夜间免费的措施,受到周围居民的普遍欢迎。

公共建筑错时共享车位也是比较成熟的做法。广东省深圳市读者陈先生说,他居住的社区,经业主委员会出面协调,可用较优惠价格到附近商业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夜间停车,“虽然价格不低,但总比每天转几圈都找不到车位强”。

“有些城市调查后发现,一般夜间公共建筑停车位超过60%是闲置的,而其中有将近八成的公共建筑分布在居民小区500米的范围内。通过开放夜间公共建筑停车位,实现错时共享,是可行的。”郭继孚说。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街道60%都是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前不久,街道布设了一批微卡口传感器、监控探头等硬件设备,打通了辖区内25个小区、13个场库、8条路侧、3个园区的停车数据传输。辖区居民只要打开“城市智慧道路停车”小程序,马上就能知道小区里面还有没有车位,周边哪里还有空闲的路边停车区或者商业停车场停车。此外,还可以通过输入目的地、相隔距离、剩余车位数、收费标准等关键字搜索停车位信息,一目了然。

控江路街道城运中心负责人李伊华表示,他们争取在今年底实现98%的数据覆盖率,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停车治理方案与管理模式,解决好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充分利用小区空间,引入规范管理,提升环境、改善秩序、增加安全保障

“海绵停车位”、错峰停车、路边停车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老旧小区的停车压力,但对于周边没有合适公共建筑,或者道路停车不适用的小区而言,小区内挖潜仍是关键。

在公共空间上下功夫,利用边角用地修建立体停车库曾被视为一个解决办法,但有些地方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立体停车库建好后却被废置。西北某市一小区,私家车有300多辆,规划停车位却只有90个。2015年,小区建设了两座共64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但2016年发生的一起汽车掉落事故,却让居民提心吊胆。

小区居民马女士说:“那次事故后,我就把买的车位退掉了,之后停车一直没有固定位置,确实麻烦。”据小区物业经理介绍,事故发生后,开发商对车库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物业更换了专业维修保障团队,还专门聘请了一位持特种设备操作证的车库管理员,但仍然没有打消居民的疑虑。目前车位中已出售出租的大概30多个,还有一半左右被闲置。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敏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机械停车设备制造在技术上并没有问题,但机械式停车设备如同电梯一样,属于特种设备,需要定期维护。“目前机械停车设备有六成用于居民住宅,大部分都是新建小区,老旧小区非常少。这是因为各方意见很难达成一致,比如设备钱谁出、后续如何收费、建在哪里等等。如此一来,立体车库就很难落地。”张敏说。

最近,北方某市一个老旧小区的物业有意对以前免费的地面停车开始收费,费用用于小区公共区域改善,没想到却遭到不少居民反对,推行不下去。小区居民李女士认为,小区内有多辆数年不动的“僵尸车”,占据了公共资源,“物业应当先把‘僵尸车’清除,并且提高对外来车的收费标准,然后再向小区业主谈收费”。

老旧小区解决“停车难”问题,从小区内部挖潜非常重要,不管是利用边角空间建设停车楼,还是运用价格杠杆调整停车收费,都需要大多数业主同意,需要业委会或物业公司发挥作用。郭继孚说:“小区停车首先应当引入规范管理,规范管理不仅仅是免费到收费的变化,更意味着环境的提升、秩序的改善以及安全保障的增加。”

上海市春申复地城一期的车位改革值得借鉴。据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王瑛介绍,2016年业委会牵头成立了车位管理改革小组,由地面停车业主、地下停车业主、没有车位的业主和没有车的业主四方代表组成,最后依据“尊重历史、公平现在、优化未来”的原则,制定了停车管理办法和细则。小区内固定车位收费从每月150元上涨到地下停车450元、地上停车300元。

“让所有业主接受改革方案,的确花了些时间。”王瑛说,业委会尽可能化解矛盾的同时,全力支持物业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管理。“我们发现每晚约有10%的固定车位是空着的,便想着他们不回家时,车位能不能免费共享,临时停车。但这一举措最初效果并不好,我们讨论后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邻居间不熟,即使车位空着也不愿意借给陌生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17年开始,业委会组织了大量社区联谊活动。渐渐地,邻居从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此时再推行共享车位自然顺利,小区不但停车不再难,而且越来越和谐。王瑛说:“没想到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同时,还改变了我们的社区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说“不”
下一篇:线上二手交易,要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