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去煤电”不宜盲目一刀切

顾阳    2021-07-30 10:29:38    经济日报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减碳转型,有助于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但更要看到煤电仍是目前最可靠的电力能源,而且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煤电仍是最主要的调峰电源,在维护电力安全和托底保供方面将起到“压舱石”作用。

一份公开文件,让古城西安冲上热搜。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 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西安“‘十四五’末退出煤电”的目标。这意味着,2025年前西安燃煤热电企业将全部关停或搬迁。

热电供应属于基本民生保障,事关群众福祉。多年来,燃煤一直是西安热电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今要在5年内退出所有煤电机组,力度强、决心大,引发社会关注不足为怪。舆论一方面对当地政府通过“去煤电”持续改善大气质量的做法表示认可,另一方面也对煤电退出后能否找到足够的替代能源产生担忧。

据公开报道,西安早在数年前就着手对燃煤机组进行煤改气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此次西安设定“去煤电”时间表,恰逢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久,可谓既“减污”又“减碳”。而在替代能源的选择上,陕西本身就是天然气生产大省,若以此为基础构建多气源、多层级天然气供应体系,实现天然气对电煤使用的替代,从技术性、经济性上看是可行的。

不过,考虑到我国天然气供应整体趋紧的实际,特别是在天然气保供全国“一盘棋”的大背景下,西安要实现天然气全面替代燃煤,可能还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据悉,西安已着手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科学部署能源替代工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热电供应不足。

从全国范围看,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城市还为数不少。个别地方因煤引发的严重污染一度让人谈“煤”色变,甚至还把燃煤与污染直接画上了等号。那么,这些地方是不是都要像西安那样彻底“去煤电”呢?我们认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盲目“一刀切”。

从实际效果看,“去煤电”对于减污降碳效果最直接,但从运行成本看,那些天然气资源较为缺乏的地方,选择天然气替代产生的成本可能要远高于“去煤电”成本,一旦两者不能协调推进,势必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去冬今春的寒潮天气让不少地方措手不及,关键时刻还是煤电顶上才填补了供应缺口,这也正是“去煤电”不宜蜂拥而上的原因之一。

从电力安全性看,煤电被可再生能源替代是大势所趋,但在中短期内煤电暂不宜轻言全部退出。如果不考虑环境成本的话,煤电目前仍是最便宜、最可靠的电力能源,同时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随着风、光发电大比例接入电网,必须匹配一定量灵活可调的电源,以确保电网的安全性。在这个过程中,煤电仍是最主要的调峰电源,将起到托底保供“压舱石”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污染治理和“双碳”目标的硬约束下,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严控煤电项目建设,是我国经济实现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及相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减碳转型,有助于早日实现上述目标。

但也要看到,由于各地资源禀赋、煤电服役期限和经营状况不同,对于那些具备条件的地区或企业,无论是选择主动退出还是提前退出,都不失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有一个基本前提是,要科学配置好煤电资源,该退出的要有序退出,该保留的也要合理保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乡镇有了全科医生
下一篇:向滥用人脸说“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