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市翔安区金海街道欧厝社区边上,一幢幢红白相间的教学楼静静矗立着,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我们都很期待新学期开学到新学校学习。”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王羽菲说。
“翔安区有75个项目列入市里的教育‘补短扩容’行动计划,第六实验小学新校区项目是其中之一,建成后可提供1620个学位。同时,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推动翔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出‘1+1’党员挂钩项目机制,确保项目如期完成。”翔安区教育局事务受理中心主任王永灵说。
在厦门湖里区原车管所,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加班赶进程,未来将在这里建起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梧桐实验学校。
“这是民生补短板项目,旨在解决枋湖片区学位紧张、就学矛盾突出的问题。”湖里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吴雪慧说,湖里区到2025年将建成公办幼儿园20所左右、新增学位约7200个;计划新增公办学校学位3万个,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校或示范性一级民办校比例达90%。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厦门市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实在在成果,紧扣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加大“教育民生工程”力度,研究梳理出4大类20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通过实施“加快学位供给”“扩大课后延时服务覆盖面”“推行学生午餐工程”等项目,切实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每天中午12点,随着下课铃声准时响起,厦门六中初中部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有序地走到教室外,从早已备好的保温箱里领取午餐。厦门第六中学初二年级学生黄晶灵告诉记者:“学校提供午餐服务对我们很有好处,中午再也不用来回奔波,父母也不用特地赶回家做饭。”
“初中部的生源多数是东渡一小、东渡二小的学生,离家都比较远,中午回家用餐的时间不充裕且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受场地限制,学校没办法建食堂,所以选择配送餐这种方式满足师生就餐需求。”厦门六中副校长李志东说,“我们会根据用餐情况及时召开三方协调会,面对面交流用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配送单位努力提高餐品质量,确保师生吃得健康,让家长放心。”
此外,为解决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难等问题,厦门六中适时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将原来的学校社团活动主动融入课后延时服务中,每周三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科普教育、艺术兴趣特长培养、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每天下午分年段开展体育锻炼,各个年段在下午延时时间内还开展自主阅读、辅导作业;学校还开放图书馆、音乐教室、皮影工作坊等设施。
“有老师在教室里进行专科辅导,我们写作业的效率大大提高了。除了作业辅导,课后延时服务还有社团活动、体育锻炼等,我写完作业就会跟小伙伴一起去操场上打打球。”厦门六中初一(1)班学生李郑轩告诉记者。
自2018年起,厦门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推进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目前,已有31.6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占厦门市中小学生的65%以上,有效地解了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
“对学校、家庭、社会来说,课后延时服务营造了三方多赢的局面,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解决‘课后难’等问题。”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郑朝南说,为进一步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能力和水平,厦门将结合实际,借鉴其他地市做法,进一步采取包括完善收费政策、拓展特色项目、推行午餐午休工程等措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