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种下一片绿意,让生活更低碳

周勉 姜刚    2021-03-25 11:17:04    经济参考报

或许你不太了解,你种下的一棵树,可以有效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碳中和,并且换来真金白银。你也可能不太清楚,植树造林除了能增加绿色,还能修复被污染的矿山矿区。如果你没有时间扛着铁锹去亲手栽下一株树苗,那就动动手指,通过互联网认养一棵吧。

 

每棵树都是真金白银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承诺。

时间紧,任务重。而有规划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可大幅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目前全国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3.04%,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储量91.86亿吨。

“关于碳汇林,世界公认的一个原则叫做‘额外性’,也就是说原始林、天然林这些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森林不能算碳汇林,只有通过人工栽种和抚育,并且经过备案验收才算。从这个意义上说,咱们的植树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不光要多植树,更要植好树,提高每棵树的蓄积量。”湖南省林业局碳汇项目负责人戴成栋说。

戴成栋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每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每年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那么按6000万亩碳汇林、每亩8立方米的蓄积量计算,总共可以吸收8.78亿吨二氧化碳,保守估计每吨碳汇100元,就能获得878亿元真金白银。

而植树带来的间接收入更客观了。2001年到2017年,湖南省花垣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吴建勇每年都会在同一个位置,用同样的角度拍一张照片。17张照片记录的,是位于花垣县雅酉镇的一座山头,从寸草不生到郁郁葱葱的美丽转变。

这组照片让雅酉镇成为湖南植树造林的“打卡景点”。当地通过引导农民发展旅游等方式增收,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在雅酉镇东卫村,石少辉家中断了几十年的酿酒手艺也被重新拾起来。他说,家族的酿酒手艺已传承近百年,因为环境恶化,父亲已很久不酿酒。如今,自己一年酿酒收入抵得过父亲过去几十年酿酒收入的总和,价格也翻了好几倍。

 

每片林都让家园宜居

在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县城北面的凤凰山上,满山树木,郁郁葱葱。三五成群的市民结伴而行,漫步在环山步道上,观树、赏花。

“以前这里是废弃的矿山,山石裸露,坑坑洼洼。”凤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长股股长王桂林说,2017年以来,凤阳县大力推进矿山绿化修复,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绿化3150亩。经过生态修复,凤凰山已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为一体的城市后花园。

为了让“森林走进城市”,湖南不仅实现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14个市州全覆盖,并且还拥有9个国家级森林城市。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郴州市,不仅城区公园数量超过30个,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而且还将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夏蓉高速、京广铁路两边列为通道绿化重点,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率超过86%。

 

每个人都要“播绿”

植树节前夕,在湖南省湘潭市九华德文化公园,樱花绽放,市民马星和女儿一起为认领的一棵樱花树浇水施肥,“希望这棵树可以抵消女儿每年的碳排放。”

5年前,马星在九华德文化公园为女儿认养了一棵樱花树。如今在九华德文化公园,像这样被认养的树一共有2016棵。湘潭市经开区社会事务局林业专干肖青云介绍,2016年,公园推出“网络认养植树”,尽管每棵树需要缴纳280元管护费,但两天时间所有树木就被认养一空。

记者在公园看到,每棵树上都挂着“认养牌”,上面不仅有认养人姓名和树种名称,还有“绿色最美,红花醉人”“关注绿色生态,享受生活乐趣”等市民自己编写的“认养格言”。

湖南省林业局绿委办副主任唐滔介绍,捐资尽责、线上认种认养的“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正成为新潮流。全省近5年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义务植树1.27亿人次,植树6亿余株。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下洪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芮守新介绍,2015年,合作社流转400多亩荒地,带领100多户农民种植重楼、黄精等中药材林木,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

(参与记者:水金辰、林翔、张端、邵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别让充电桩成了“桩”难事
下一篇:这些就医便利 或将很快普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