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人大代表给制止餐饮浪费支招

2021-03-10 16:03:58    中国青年报

“每次打饭的时候,一份的量就很大,一般我都吃不完,看到剩饭时特别不好意思,很希望能有小份饭。”面对”光盘行动”的号召,一些食量偏小的在校学生犯了难。

“食物浪费不仅意味着扔掉了大量的食物,更意味着为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大量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以及温室气体额外的大量排放。”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成升魁说。

消费环节的浪费与你我息息相关:剩多少饭菜算浪费?去餐馆多点几个菜就危害国家粮食安全了吗?比城市餐饮业浪费更严重的,竟然是中小学食堂?最重要的是,在这其中,你我能做什么?

 

餐饮业是食物浪费重灾区 校园食物浪费更惊人

“剩饭剩菜不仅是浪费看得见的饭菜,其背后还有不容忽视的资源浪费。”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指出,食物浪费不能仅通过表象评估浪费了多少食物,更要高度重视看不见的“隐形浪费”。

谢德体算了一笔账:食用猪肉和饲料用粮基本以1∶3的比例产出。这意味着,1斤猪肉要用3斤粮食才能喂养出来。鸡蛋也是相同的比例。从一粒种子变成盘中餐,中间的生产、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环节成本都巨大。

成升魁团队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揭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中小学校园食物浪费量甚至明显高于城市餐饮业平均水平。某大型城市中小学生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餐130克,浪费率为22%,已明显高于城市餐饮的平均水平。

小叶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光盘行动不仅要求形成节约意识,也离不开现实条件的支持。从小到大,小叶一直被家长教育要“光盘”,她面对这一要求总是很为难。在大学,饭量明显小于同学的她,每顿饭都有不小的心理压力。

直到独立生活之后,小叶能自己决定一顿饭菜做多少,才终于开始“光盘”。

如何进行食育教育呢?全国人大代表、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享了做法。在漳州市实验小学,国旗下讲话、班会课上,勤俭节约都是长期的主题。

她介绍,学校提倡学生每餐都开展“光盘行动”,并且“小手拉大手”,不仅自己做好,还要带动身边的大人一起做这件事。“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和同学、老师交流参加活动的心得。”

“中华民族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父辈是通过艰苦朴素奋斗过来的。”兰臻说,通过讲故事,能让体会到中华民族奋斗的光荣历史,也身体力行地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十分有益。

 

浪费营养也是浪费

如果为了减少浪费,把盘中的食物都吃掉,是否就是节约粮食了?其实,过量饮食而未适量获取所需营养,也是食物浪费。“在粮食加工过程中,过度加工和精加工非常普遍,不仅数量有损失,营养的损耗也是比较严重的。现阶段对我们的要求是,不仅要保障粮食数量安全,还要保障国民的营养健康安全。”成升魁说。

“我们现在应逐渐调整粮食结构,从国民需要的营养出发,考虑国内外双循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粮食种植从以口粮为主向多元化调整。适量压缩低品质的小麦和水稻生产面积,注重提高其营养品质。”成升魁说:“例如,将小麦种在哪里最生态、最经济?要把生产同消费结合到一起。”

餐饮业在粮食浪费中占到的比重约为10%,餐饮业食物浪费大约占整个消费端食物浪费总量的47%。外出聚餐按人头点菜还是按“感情”点菜,哪个才叫浪费?

谢德体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建议按人头点菜,结束未吃完要打包带走;推广自助餐就餐方式;并设立监督奖励机制,例如剩余超过一定量就按双倍付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晨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刷脸”时代,谁来为你“护脸”
下一篇:疫情之下 留学生何去何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