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21-03-09 14:34:16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代表委员表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绿色发展指标备受关注。

“在‘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十四五’继续将这些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显示出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代表说。

“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多了,河水清了,环境美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虽已明显改善,但要清醒认识到,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委员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结构优化调整。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有效途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河北省唐山市政协副主席王连灵代表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还存在明显不足,必须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要推动绿色发展,通过环境治理,腾出生态环境容量,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通过环境监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王金南代表说。

刘炳江委员表示,“十四五”期间要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增进民生福祉,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王连灵代表说,唐山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9天,比2015年增加71天。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强代表说,在湖南,每10度电中有5.1度电来自清洁能源,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中央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75亿元,增长10%;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17亿元,增长10.2%。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辽宁省盘锦市委书记张成中代表说,盘锦实施退养还湿修复海域生态工程,清理围海养殖8万多亩,新增自然岸线17.6公里,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实现共赢。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代表说,江苏累计关停5.7万多家“散乱污”企业,相关行业产值并没有下降,环保整治措施集中的钢铁、医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7.4%、13.1%。

王天琦代表建议,要着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十四五”时期,如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王金南代表认为,推动绿色发展,要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日益艰巨,迫切需要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孟庆强代表说,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还要层层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让各项制度落地生根见效。

王连灵代表认为,推动绿色发展要树立生态红线意识,不能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进行开发建设。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委员表示,电能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目前我国电气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建议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加快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的电气化进程。

代表委员表示,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多元共治体系,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本报记者寇江泽、史自强、尹晓宇、申智林、韩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XR技术打开生活新“视”界
下一篇:当机器人能顶“半边天”,智慧工地离我们还有多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