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1-11-11 09:11:00    人民日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如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范鹏:

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构筑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稳固防线。如何才能守住这条底线,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首先,严格落实各级黄河河长的安全责任。各级河长要以身作则、带头履职,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着力解决涉河治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推进黄河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和采砂专项整治,促进黄河流域河长制工作充分发挥效能,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支撑和保障。

其次,强化黄河安全技术支撑建设,建议研制标准化防洪沙包,加强储备,一旦有险情及时调用、科学使用;在有重大险情和每年都有危险的地方建设持久性防灾工程。

最后,提升防范标准,细化实化应急预案。加强水情科学研究,定期预判风险,注重提前行动。牢固树立黄河总体安全观,沿黄各地共同谋划、全民参与、协同行动,真正筑起黄河安全的钢铁长城。

(本报记者 王锦涛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献县淮镇中街村党支部书记哈明江:

保护好、发展好黄河沿岸村庄

黄河如同一条美丽丝带,串联起沿途千百村庄。要保护好、发展好黄河沿岸村庄,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生态为根本。大力提升村容村貌,植树造林,保护水源,融入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风貌。做好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下力气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治标与治本兼顾,治理与管理同行,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以产业为基础。产业兴,乡村兴。要注重挖掘美丽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建设一批拥有特色农业、农产品集散、工贸等的专业化村庄。培育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吸引更多城市人群到乡村欣赏田园风光,感受大美生态。

以文化为支撑。突出空间布局设计的同时,注重文化融合,注入生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提升沿黄美丽乡村品质。做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规划设计,用文化点亮乡村之“魂”,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史自强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文旅集团董事长王文保:

找到保护和利用平衡点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找到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平衡点。

第一,坚持统一规划。将黄河旅游发展规划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国家重大战略之中,摒弃过往“同质化建设、过度商业化开发”等弊端,坚持围绕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坚定战略定力,推动发展,实现黄河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第二,坚持贴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黄河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旅游产品服务中、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文化旅游体验需求。

第三,开发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构建跨界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新格局。通过数字体验、研学产品将黄河文化转变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触摸的场景和文旅产品。打破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业边界,扩展黄河文旅融合发展的地域空间和产业空间。

(本报记者 乔 栋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

为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活力

当前黄河流域发展面临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需要强化黄河流域的重点科技研发创新实力,加大对沿黄流域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扶持力度,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加快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活力。

工业互联网是黄河流域加强生态保护、加快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要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企业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构建“1+X+N”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以政府引导鼓励黄河流域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联盟;探索打造覆盖多行业的垂直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上平台、以平台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为黄河流域培育壮大新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侯琳良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1日 18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大河奔涌,奏响新时代澎湃乐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