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以自然之道 养万物之生

孙秀艳 常 钦    2021-10-08 07:39:06    人民日报

秋日的祁连山,树林草甸被秋风浸染,雪山在望,溪水潺潺,金黄红白蓝绿错落交织,岩羊、野驴、原羚、猎隼不时出没,于静谧之中增加了动感。和祁连山一样,全国各地的自然保护地,金秋画卷美不胜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着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已在三江源等10个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474个,各类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

探索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把该保护的都保护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并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自此,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有了统一管理机构,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制度与组织保障。各地探索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把该保护的都保护起来。

整合保护资源,让分类更科学、布局更合理。

今年1月,湖南省株洲市在整合优化预案中提出,把域内18处各类自然保护地缩减为12处。“资源整合优化,数量看上去少了,但分类更科学、布局更合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将更有力有效。”株洲市林业局局长陈诚说。

为解决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边界不清的问题,我国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分为3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各地将自然保护地资源整合优化、重新分级分类,有效解决各类矛盾。

优化管理体制,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以往,不少自然保护地同时有好几块牌子,产生多头管理现象。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地已经转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有利于解决多头管理等问题。

创新治理机制,坚持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造林绿化、修复山体、建设湿地公园智慧管理系统……近年来,江西万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贯彻系统治理理念,多措并举,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由山川、林草、湖沼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模式。去年6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印发,部署9项重大工程47项重点任务,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保护修复,着力解决割裂保护、单向修复等问题。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自然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这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长江源园区。海拔数千米的高原上,头顶的白云仿佛触手可及。从空中俯瞰,沱沱河沟汊纵横交错,清澈的河水奔流向前。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是中华大地的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12月,三江源率先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印发,为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全国已建有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涉及12个省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3%。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关键在体制,就是要将创新体制和完善机制放在优先位置。试点开展以来,10处试点区不断探索,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传统模式的转变。

体制机制更顺畅。

“统一管理难、资金供给难、科学管控难,曾是诸多自然保护地共同面临的难题。做好顶层设计,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原局长赫万成说,青海省2016年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3个园区管委会、18个生态保护站,坚持优化整合、统一规范,基本解决了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管理问题。

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了以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试点区为代表的跨省区管理模式,以海南热带雨林等试点区为代表的单一省域管理模式,从形式上实现了统一行使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政策给力,试点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累计安排资金62.62亿元,支持国家公园保护修复、巡护监测、森林草原防火等,在此基础上,财政部还安排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监管更严格。

一只海南长臂猿怀抱宝宝“上蹿下跳”的画面,监视器前的监测队队员看得清清楚楚。海南省加快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林草部门及科研机构陆续在霸王岭林区布设了300余台红外相机,实时监测园区生态环境变化以及这些雨林精灵的活动情况。

目前,三江源、东北虎豹、祁连山、神农架、钱江源等试点区,初步搭建了自然资源监测平台,为实现国家公园立体化监管打下基础。青海省开展自然资源环境综合执法,依托原森林公安队伍组建国家公园警察总队,福建省增设“国家公园监管”执法类别、授权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监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保护更有效。

三江源试点区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分别达到7万、6万、3.6万头(只)。东北虎豹试点区2020年监测到原种群新增野生东北虎幼虎10只、东北豹幼豹7只。大熊猫试点区野生大熊猫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1.6%,首次在秦岭主峰和岷山土地岭、大相岭峨眉山区域发现野生大熊猫……

珍稀物种的变化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成效的集中体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区加强生态保护,实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促进栖息地斑块间的融合,增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构建多样化生态产品体系,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赢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一直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

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不仅是为了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也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服务、优良生态产品的需要。

以丰富生态产品供给满足社会需求,让公众乐享生态保护成果。

“云雾萦绕山间仿佛置身画中,采茶制茶的体验更加深了我对自然、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今年暑期,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张小端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后写下作文,真实记录了她的所见所感。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自然保护地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增强自然公园生态服务功能。今后,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野外观测、宣教、露营等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场所,提升全民共享体验的质量,将成为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生态环境保护者获得合理回报。

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托良好的林业资源,开发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等10多种旅游产品,带动当地6000多名林农就业,帮助150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黄河源园区开展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特许经营活动,60%至70%的收入当月返还给提供服务的合作社和农牧民。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绕不开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支持居民有序搬迁、优先安排生态管护岗位,积极探索多元保护模式……各地积极寻求适合的路径,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今年9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根据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护成效加大保护补偿力度。这将促进保护参与者获得合理收益与回报,进一步激发保护热情。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30日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强调:“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我们一定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生态根基。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08日 01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聚天下英才 筑复兴之基
下一篇:有力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