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国家提供免费健康检查;上学后,国家给予免费义务教育;步入社会之际,国家以免费就业服务护航;面临住房困难,国家以公租房和住房改造项目“兜底”;年老后,可以得到国家发放的养老金;如果遭遇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医疗、临时救助金等各类援助早已“就位”。
4月末,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住建部、卫健委等20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面向社会公布。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弱有所扶……标准化基本公共服务,正在普惠我国国民的“全生命周期”。
护航儿童健康,保障儿童生活
带上户口本、夫妻双方身份证和结婚证,就可以到定点医院免费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提供每孩1次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孕产妇提供1次孕早期健康检查、1次产后访视和健康指导,是国家对孕期女性和胎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我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不只惠及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在许多省份,城镇计划怀孕夫妇早已可以享受。
优孕优生,不仅事关家庭幸福,而且关乎国家未来。“国家免费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让计划怀孕夫妇能够在比较健康的状况下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可以达到预防出生缺陷、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浙江省杭州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徐红说。
在农村居民大量进入城市的人口流动趋势下,如果农村户籍的计划怀孕夫妇已经在城市定居,是否可以在居住地享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而不必再返回户籍所在地?对此,《标准》明确: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计划怀孕夫妇,可在现居住地接受该项服务,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徐红介绍,在杭州市,杭州户籍人口和暂居杭州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都可以享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最好在孕前3至6个月内,到各辖区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检查。”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婴幼儿出生前的健康保障。根据《标准》,我国婴幼儿出生后,3周岁前每年可以接受两次免费中医调养服务;6周岁以前,在出生1周内、满月、3月龄、6月龄、24月龄、3岁、5岁等重要年龄节点,还可以接受13次免费健康检查。
幼有所育,是对儿童健康的护航,也是对儿童生活的保障。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已经超过90%;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都可以获得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基本生活补贴;处于家庭贫困、身体残疾、监护缺失等困境中的儿童,除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外,还将由当地政府落实抚养监护责任,并提供心理关爱、行为矫治等服务。
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熊文钊表示,保障困境儿童的基本权利,政府与社会应当形成合力。“对于家庭条件较差或家中只有祖父母等老年人而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政府有必要制定较多的帮扶举措。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也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此外,教育部门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新华字典》,是国家对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基本教育补助之一。《标准》明确,每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补助字典费用14元,对在公办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
国家财政保障着每一位学龄儿童和少年入学读书的机会。《标准》中的数字,列明国家为确保每一名公办学校学生接受均等义务教育而支付的金额:小学650元、初中850元,是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每年的平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200元,是为寄宿制学校和寄宿生每人每年增加的经费补助额;105元、180元,是对使用国家规定课程的教科书,小学和初中每名学生每年的补助额;6000元,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每人每年的补助额……
这些数字是“基线”。在许多省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补助只多不少:山东省青岛市2015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小学生每人每年9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100元,广东省佛山市从2017年起的教科书经费补助标准为每名小学生每年220元、每名初中生每年326元,地方补助标准皆高于2021年的国家标准。
学有所教,是为学龄儿童和少年提供基本教育保障、均等教育机会,也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帮扶,免除学生求学的“后顾之忧”。小学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基础标准,每人每年2000元的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每人每年2000元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国家的“兜底”保障,赋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奋勇逐梦的底气。
中创实业集团董事长、江西华忆科技学院创校董事赖文鑫认为,教育公平就是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通过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机制及整体制度架构的完善,使学生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以教育公平促进机会公平,以机会公平推动社会公平,这才是根本出路。”
提供就业服务,保障劳动权益
“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可以申请10万至15万元额度、3年期的免息小额贷款。如果创业项目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可以把项目内容制作成创业计划书,参加南京市每季度申报一次的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若能通过遴选获得奖项,有机会获得20万至5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市民服务中心,在创业服务窗口下,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前来咨询的市民讲解创业优惠政策。
距离创业服务窗口不远处,是就业咨询窗口。除向市民发布就业信息、宣讲就业政策外,窗口工作人员也时常组织招聘会,通过邀请企业进高校等方式,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就业创业服务,是国家为处于劳动年龄的国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政府设立了省、市、县3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类劳动者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共就业服务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赵家强介绍。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不仅可以提供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测评服务,帮助求职者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规划职业生涯,还能够根据求职者的择业方向推荐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提升求职者职业技能水平,并给予符合条件的求职者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生活费补贴等扶持。”赵家强说。
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是每年就业的“主力军”。我国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对高校毕业生实施重点帮助。赵家强介绍:“对有见习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提供见习岗位信息,支持他们参加3至12个月的见习活动,给予他们见习生活补助,帮助他们增加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对有志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提供创业咨询与辅导等服务;政府还建立了一批大学生创业园,提供项目孵化、场地支持、成果转化等综合性服务。”
“12333”,是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投诉举报等服务的热线电话。如果零就业家庭的居民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创业,拨打电话求助,有机会被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如果已经就业的劳动者遭遇劳动关系纠纷或对薪酬感到困扰,拨打电话后,也可以得到合理的纠纷化解指导或获得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
“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或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官网,也都可以获得服务帮助。”赵家强表示。
以公租房“兜底”,以住房改造“提质”
以公租房为经济困难家庭的住房“兜底”,以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帮助处于居住“困境”中的家庭实现住房“提质”,经过为期数年的住房保障工程建设,我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公租房是房地产租赁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政府作为出租人,面向低收入家庭出租,带有一定的补助性质。”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表示。
公租房保障,是由住建部牵头负责,中央财政给予资金补助,省级人民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当地具体标准的住房保障服务。《标准》明确,应当为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提供租赁补贴或实物保障。
我国公租房的分配制度正在越来越完善,供给正在越来越广泛:在广东省广州市,只要居民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便可以申请公租房;在北京市,已经有数万套公租房分配给经济困难家庭;在重庆市,分配给经济困难家庭的许多公租房不仅做好基础装修,还配置一些基础家电……
“完善包括公租房在内的房地产市场,目的是让更多买不起房子的人通过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根本目标是实现‘住者有所居’。”顾云昌说。
我国各地分配的公租房,多数都是近年刚刚建起的较新住房;在城市与乡村,改造相对破旧的棚户区与危房,也是国家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而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搬迁到新房中的实物安置、在旧房拆除后由政府提供货币补偿,都是在城镇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可以选择的住房保障方案;对于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低保户、易返贫致贫户等群体,国家也正在通过提供危房改造补助,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我国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持续了10余年时间,中央政府累计安排了数千亿元资金,为2000余万户贫困农户改造了危房。对政府推动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农民的满意度极高。”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说。
顾云昌则强调,在城镇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分寸和节奏。“改造棚户区时不要把从事各类服务业的所谓‘低端’人员一股脑地往外赶,因为这些人员正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
健康评估、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多重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99亿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免费享受1次健康检查、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获得高龄津贴……养老助老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着我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
能力综合评估,是提供养老助老基本公共服务的依据。《标准》明确,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包含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等多项指标的能力综合评估服务。
“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超过3000万人需要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确定领取补贴资格,有3200余万名老年人需要通过评估来确定照护等级。定期开展评估是实现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的基础。”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田兰宁表示。
除享受能力综合评估服务外,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还可以免费接受1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和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健康指导和中医药保健指导。这些评估与指导,守护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南京地区的老年人,每人每月有至少470元的养老金。”南京市溧水区中杨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明说。中杨村村委会设有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餐厅、老年人活动区、老年人休息区等集中在楼宇一侧,中午用餐时分,不时有老年人前来打饭、闲坐。
我国的养老助老基本公共服务已经下沉到最基层。老年人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居住在乡村,只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0岁以后都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如果老年人家庭经济困难或生活不能自理,国家还会提供养老服务补贴与护理补贴。
弱有所扶:疾病不担忧,意外有援助
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将大骨节病、克山病、氟骨症、克汀病等地方病患者纳入社区管理……病有所医,是对国民就医用药需求的保障。
在我国,对大骨节病、氟骨症、克汀病等地方病患者每年随访1次,对慢型克山病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对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随访4次,对35周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等,都是国家为居民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标准》明确,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还应牵头为城乡居民提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服务;应遴选适当数量的基本药物品种,按规定优先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满足疾病防治基本用药需求,提高基本药物供给能力;应每年发布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数据。
基本医疗保险,是普及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为病患提供入户随访、健康检查等,则是对弱者的扶助。社会中的弱者,包括罹患严重疾病的病人,也包括遭遇自然灾害的受灾者;包括残障人士,也包括因交通等意外事故而陷入困境的普通人。对于这些人士,国家都有针对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予以救助。
《标准》明确,因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意外事件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可以获得临时救助金;对在我国境内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给予紧急救治服务;为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培训,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护理补贴,将无业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
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愈加充沛。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永恒建议,未来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引入更多企业、社会的力量。“只是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不能牺牲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对此应当有一定的约束。”
(《人民周刊》202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