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小运河”——南官河的河水悠悠流淌,赭柱黛瓦、依水而建的千年古街自北向南贯穿中轴,构成了最为独特的城市风景。
台州市路桥区,是台州市的主城区之一,自古就有“百路千桥万家市”的美誉。改革开放之后,这里开历史之先河,创办了浙江最早的小商品市场,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和民营城市商业银行,也是最早把民营资本引入公共领域的地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台州六县繁华地,要数路桥第一重。”在路桥人的心目中,这座城市的发展,与绵延的老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代又一代路桥人从老街走出,走向大上海,迈向全中国,奔向全世界,然后又重新回到这座城市,创造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这里是路桥的商脉,也是路桥的文脉、城脉。”聊起这条老街,城里的百姓往往会这样说。如今,这条已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十里长街,经过新一轮保护和开发利用,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焕发了新的勃勃生机。
“想都不敢想,单日游客量能超过13万。”老住户感叹。老街的振兴圆了百姓所盼,又超越所望。
圆梦老街,无问西东
“我们已经接待了多批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还有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客人。”
罗玉琪是长街上的民宿“无问西东”的老板娘。打小在老街上长大的她,一有空,就喜欢到全国各地的老街去逛逛。“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上枕河而居,听着‘哗哗’的水声入梦,就像踏上了心中的归途。”
为何不在路桥的老街开一家民宿?想到就做了。就这样,“无问西东”成为人们纷纷踏入这条老街时,探寻其千年魅力的一站。
“走在充满历史印记的青石板上,流连于两旁自然古朴的建筑木雕之中,栩栩如生的锦鲤,就像活了一样,在荷叶和莲花间嬉戏,繁华的城市中藏匿着如此完整的老街,这的确很难得。”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客人,同样是民宿老板的他,留下的这番话让罗玉琪记忆深刻:“去年疫情的时候一时无法回国,他干脆一口气在民宿里住了一个月,对老街赞不绝口。”
路桥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台州和四海的节点,如今,这条老街也是全国各地旅客来台州的首选地。
因势利导,今年年中,区政府投入2.2亿元启动十里长街历史文化街区振兴项目,立面修缮、景观绿化改造、亮化工程等全面铺开。十里长街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阮文忠介绍说,整个过程最注重的,是保护好古街的建筑细节,增设环保和安全设施,同时开发智慧街区系统,优化游览老街的体验度。
“山海台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其地理地貌是浙江的缩影,北边是人文积淀深厚的雄浑天台山,西边是仙气缥缈、山峰奇绝的神仙居,东边是有鲜甜一绝小海鲜的东海滩涂,南边则是鸥鹭翔集、曙光霞彩的海岛风情,柑橘、杨梅、枇杷、文旦……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可只有在地处温黄平原腹地的路桥,你才能领略到山、海、田、商的水乳交融,感受到物华天宝的天作之合。”阮文忠如是说。
当老街里飘起浸润着海洋鲜味的姜汤米面的热辣之气,当手捧着一卷包裹着满满山海味道的手打嵌糕之时,台州独有的韵味就此铺陈开来,让人手有余味、唇齿留香。
筑梦生活,无问古今
林炳田是老街上的打银匠。叮叮当当,已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从来就不缺顾客。
林师傅说,自己从小就在老街的金银店里讨生活。那个时候,老街上开得最多的就是金银店,“老天宝”“杨万和”“余德和”“天宝成”“大鸿运”“时昌记”……其中不少都是台州六县的知名大店。
“每逢农历十六,店里就会自己动手炼银,从早上6点到夜里2点,炉火不停。”林师傅说道。
这些往事都被收录进了路桥文化部门的老字号保护目录。为此,路桥区政府还建立了文化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本地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与林师傅不同,专心于戏服制作的李少春,属于老街手艺人中的“少壮派”。年复一年默默耕耘,李少春的戏服在行内得到了认可,他本人也被评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有一次,李少春的店里来了一位上海客人,找他订做一顶五凤冠。李少春憋了好大的劲儿,做了一件。客人看了却几度摇头,这个珠子点得不对,这个“点凤”也不对。李少春照这个法子又做了两天两夜,才达到了这位客人的要求。李少春后来才知道,这位客人正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某位戏剧大师的儿子、戏剧界的大咖。
这次经历,打开了李少春的眼界。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李少春开始往外跑,北京、上海、苏州、杭州,遍访名角大师。如今,李少春制作的戏服在戏剧界渐渐有了名气,找他做戏服的不仅有台州本地的乱弹剧团,还有宁海的平调剧团、新昌的高腔剧团、绍兴的绍剧团、金华的婺剧团等传统剧团,甚至不乏影视剧的剧组。
而与前两位手艺人相比,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秀洁算是“新人”。她在老街上新开的布贴画工作室,也成为大家追捧的“香饽饽”。“我还有个想法,就是用布贴画做一幅老街长卷。”张秀洁说。
“老街的灵魂就是老街里的人,有了这些潜心自己手艺的匠人,路桥老街的味道才会是独一无二的,游客来到老街才能真正品味到不一样的风景。”当地政府部门早已达成一致意见,他们认为,扶持这些文化项目的发展,正是路桥这条千年老街振兴的“重头戏”。
逐梦而行,无问舍得
“南公北侯,多少往事烟雨中……”每逢周六下午,一声惊堂木响,老街的一处书场便会坐满前来听书的人。76岁的台州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蔡啸,操着略带沧桑的嗓音,从东周列国到太平天国,将这条老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他口中的“南公”,便是元末起义第一人,中国最早开辟海上漕运的先驱,被朱元璋封为“瞿国公”的方国珍。而“北侯”,则是清末进士杨晨,他不仅写下了《路桥志略》,成为了记录路桥历史弥足珍贵的史料,更开创了路桥现代工商业之先河。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南宋大儒叶适的衣冠冢在路桥。”管彦达是路桥当地的文史研究员,据他的考证,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士农工商,皆为国本”的南宋大儒,晚年在路桥设坛讲学,为路桥的文运昌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路桥老街的“烟火气”,正合叶适学说之意,更是宋韵气脉所在。
不久前,上海三联书店和路桥区政府正式签约,更是让人们对这条老街充满着新的期待。“我们的初衷,就是要对接长三角的文化资源,为老街输入源源不断的文化能量,给共富故事提供思想力量。”路桥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说道。更令人翘首以盼的是,今年年底,全国首条民资占主导的高铁——杭绍台铁路就会开通,这将把上海和台州的通行时间缩短到2小时,也会给老街带来新的机遇。
“回首过去,历经沧桑的十里长街,是路桥繁华演进最好的‘见证者’;展望未来,振兴长街是启航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新征程最生动的‘代言人’。”在开街仪式上,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书记潘军明欢迎大家进入这幅古典风韵与现代时尚交融碰撞的美丽画卷,感受千年文化与都市商贸的强劲动力。
“最忙的时候,30秒不到就有20多个客人涌进来,店里都站不下人。”王雅妮此前一直在上海推广传统文化,在了解到老街招商的消息后,当即回家乡,在老街里开了一家专卖旗袍的店。与别人不同,她的店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撑腰”。“一些顾客,连续几天都来我们店里选品,每次都要带走几件,没货就只能预约了。”
可喜的是,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条老街。他们依据自己的喜好,开起了小餐饮、小甜品、小酒馆、精品咖啡、剧本杀、汉服店等时尚店铺,给老街注入时兴活力。
山的硬气、海的大气、水的灵气、人的和气,代表着台州人的4种精神气质,在路桥这条老街上交汇融合,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来这里再构梦想和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