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山青、水绿、天蓝和农产品绿色健康的优势,通过铸链、补链、强链、延链“四链并举”,实现甘薯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吸金富民,走出一条具有山亭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依托优势产业铸链,实现农企双赢
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产加销”一体化的甘薯产业链条,山亭区被列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县。
一是推行规模种植,夯实产业“基石”。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山亭区甘薯三年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明确了以甘薯为核心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鲜食型、加工型、淀粉型、烤制型甘薯,全区甘薯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其中甘薯标准化生产基地8万亩。
二是组建合作组织,架起腾飞“纽带”。为让农民的甘薯种出高产量、卖出好价钱,先后组建甘薯种植合作社12家,成立了枣庄市甘薯产业协会,与农民一起抱团闯市场。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种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获销售“五统一”模式,提高了甘薯科学生产水平,扩大甘薯种植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合作社和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格10%收购,每年发展甘薯订单种植6万余亩,有效解决了农民的种植和销售之忧。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引擎”。采取成立国有公司,招商引资合作建厂,规范企业管理,推动技术改造升级,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完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甘薯产业领军企业。截至目前,全区甘薯加工龙头企业20余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发展甘薯加工大户1730余户。全区年加工甘薯鲜薯能力达15万余吨,生产优质地瓜枣4万余吨,畅销日本、美国、欧盟、韩国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可出口创汇1.2亿余元,带动甘薯种植农户年均增收1500余元,带动地瓜枣加工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强化技术支撑补链,实现农民增收
为解决甘薯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品质退化、品种弱化、产量降低等问题,山亭区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从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方面着手,逐步提升甘薯产业科技水平。
一是抓好成果转化推广。先后引进齐宁18、红瑶、济薯21、济薯26等品种30余个,改良甘薯面积10万亩;推广甘薯优质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机农艺配套栽培、有机肥替代化肥、叶面喷施新型生物肥料(碳氢核肥)等技术、科研成果10余项;取得甘薯加工研究等技术成果20余项。
二是抓好脱毒薯苗繁育。建设甘薯脱毒种薯育苗大棚20个20亩,繁育甘薯品种4个600万株;建成甘薯标准示范园300亩,示范展示甘薯品种19个,新建生态甘薯基地6000亩。
三是抓好技术指导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开展甘薯绿色生产加工、甘薯优质高产栽培、甘薯高效栽培及深加工等技术培训30余次,先后邀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研究员等20余名专家现场授课、指导。通过一系列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甘薯平均亩产由1600公斤增长至2000余公斤,年产鲜薯30.6万余吨。
加强政策扶持强链,实现农业增效
聚焦甘薯基地,鲜薯储藏库,烘干房、冷藏库,甘薯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甘薯产业链条。
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高甘薯基地生产能力。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9万亩,其中建成甘薯标准化生产基地8万余亩,甘薯产量提高20%以上。
二是实施农产品加工工程。近年来,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甘薯鲜薯地窖1座,冷库10座,地瓜枣烘干房20余个,年可贮藏鲜薯、地瓜枣10万吨,烘干加工地瓜枣2万余吨。
三是实施园区建设工程。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1处,总投资9940万元,重点建设甘薯产业培育、甘薯智能储藏窖建设、地瓜枣加工提升等项目,做好地瓜枣文化宣传与品牌推介、甘薯物联网、质量检测和可追溯中心等平台建设,建成集“精致农业+田园休闲+科普研学+康养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到2022年创建成功后,全区甘薯脱毒苗繁育基本上实现自给,建成绿色生态生产示范基地1万亩,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地瓜枣年加工能力5万吨以上。投资2.4亿元建设鲁南甘薯制品高科技产业园,涵盖薯产品线下交易市场、研发综合区、标准化生产加工区、物流仓储区、电子商务及配套设施,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润6000万元,税收500余万元。四是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加强甘薯及加工产品品牌申报、包装和宣传,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证“三品一标”,争创名优品牌,打响“山亭地瓜枣”品牌。
推动融合发展延链,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坚持以甘薯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纽带,以农耕文化为灵魂,以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为活力的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互联网+”,充分发挥小米、地瓜枣、樱桃、长红枣、板栗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推动电商促产业、进镇村、助增收步伐,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发展了棠棣峪、藤花峪、东水峪等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培育德丰、百家兴、瑞丰等农产品电商企业50余家、电商网店500余家。
二是建设地瓜枣文化展览馆。投资36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生态和谐的农耕文化发展为主题设计理念,集甘薯起源传入、种植历史、文化技艺传承,产业发展历程、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社会教育、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馆,累计接待调研指导、现场观摩、游学研修等活动150余次,参观人员4800余人次。
三是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在自然历史景点、乡村旅游景区周边建立甘薯品种展示试验田、甘薯示范园,引入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文化节庆活动等工程,将甘薯基地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农事体验、农业观光于一体的观光点,让游客既能体验种红薯、刨红薯等农耕生活,欣赏乡村民俗风情,又可以享受亲自制作地瓜枣、粉条等特色农产品的乐趣。目前,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发展到30余处。(马小红 陈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