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农业科技的未来:新加坡的粮食安全愿景

2021-11-17 16:31:15    农民日报

农业科技的未来:新加坡的粮食安全愿景八层垂直式养鱼场。 资料图

 

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小城市国家,新加坡更容易受到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于新加坡90%以上的食物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且只有1%的土地用于农业,对国外的依赖性较强。面对当今动荡的世界局势,如何确保稳定的粮食供应成为新加坡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

如今,新加坡多家农场正在利用科技提高粮食产量,以解决本国粮食安全问题。新加坡食品局食品基础设施发展和管理部高级主管梅尔文·周就本国如何加强食品安全进行如下分享。

 

室内农场优化耕作空间

新加坡计划到2030年满足本国营养需求量30%的农业生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增加国内鱼、蛋和蔬菜等常用食品的产量。梅尔文·周认为,由于这些食品更容易腐烂,因此也更容易受到供应中断的影响。

鉴于土地空间和资源有限,新加坡需要通过“强化每个单位面积”来优化有限的土地资源。

一家农场正在利用技术优化耕作空间,使用LED照明在室内多楼层种植蔬菜。他们设计的系统适合现有的多层建筑,如工业区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种植区的占地面积。

这些室内农场更“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影响”,且种植者可以安装传感器,来确保空气质量、光线和水等因素,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生长条件。

为克服土地限制,新加坡食品局还寻求使用替代空间进行耕作。多层停车场的屋顶被用来种植蔬菜。有农场不仅销售绿色蔬菜,还为附近的老年居民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这类社区农场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本地农产品的认识和支持。

 

垂直水产养殖方案

阿波罗水产养殖集团是新加坡的一家创新型企业,正运用八层垂直式养鱼场来提高产量。

养鱼场每层配备一个水箱系统,用于净化、监测和循环鱼场内的水。当鱼的排泄物对水造成污染时,只需更换5%的水量即可。据报道,与定期清理整个水箱的传统养鱼场相比,垂直式养鱼场可以大幅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梅尔文·周提到,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这种创新型养殖方式每公顷能够提高约10到15倍的产量。

 

发展可持续农业

为继续推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新加坡食品局已为本国农场制定全新标准,确保农场有效利用资源、回收废物。例如,非食用作物废弃物在处置前可用于堆肥。

挪威创新署科技顾问佩尔·克里斯特·伦德博士说,“新加坡目前焚烧高达95%的食物垃圾,这是一种‘资源浪费’。”

梅尔文·周认为,食物垃圾可以转化为动物饲料——回收营养物质使其重回食物生产循环,新加坡食品局正在努力提高将食物垃圾转化为动物饲料的效率。

美国国家环境署正在采取行动支持这一观点,因为从2024年起,美国的大型餐馆和食品工厂必须分离处理食物垃圾。

新加坡也希望鼓励消费和浪费更少的“绿色公民”。据了解,新加坡的2030年绿色计划是一项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性议程,计划对年轻人进行可持续生活习惯的教育。

 

提供行业支持政策

新加坡食品局正在为创新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去年曾组织发起一项“30×30快速”捐款活动,向9个高科技农场捐赠3940万新加坡元(2910万美元)的资金,以促进粮食生产。

其中一家名为I.F.F.I的公司将建立一个室内蔬菜农场,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监测农产品生长。同时设计水处理系统,以减少细菌数量,延长农作物的货架期。

梅尔文·周说,新加坡食品局投入6000万新加坡元(4440万美元)设立农业食品集群转型基金,鼓励建设技术型农场,发展可持续农业。

随着农业产业的转型,劳动力需要接受培训,同时必须吸引年轻人加入农业生产。“到2030年,我们预计农业和水产技术食品行业将创造约4700个工作岗位,并提供技能培训。”梅尔文·周说。

新加坡食品局正与国内农场和高等院校合作,推出实习计划和学位课程。据介绍,目前已有20名在理工专科学校学习水产养殖的学生被分别安排在10个养鱼场实习。

梅尔文·周说,水产养殖行业的现有员工和希望进入行业的其他员工也可以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课程,获得包括水产养殖和农业技术的在职学位。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让各国政府意识到加强本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性。创新和可持续的新型农场建设将有助于新加坡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贾斯汀·谭 译者 宫宇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西将招2400名农民免费上大学
下一篇:贵州进口原粮储备有了新突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