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江苏沛县:让废秸秆变成“新资源”

2021-11-05 21:25:43    农民日报

多年来,秸秆边禁边烧的“拉锯战”让很多人形成了条件反射,如果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煳味,那就是收获的季节又到了。不过,今年,这个经验不管用了,秋收已近尾声,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空气质量一直不错。那么,今年秸秆处置的情况如何?田里的秸秆又都去哪里了?

秸秆打捆、装车、碎混、翻压……在沛县的各乡镇,广袤的土地上一片忙碌景象。为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弃置污染环境问题,促进秸秆资源有效利用,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沛县农业农村局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通过秸秆多途径、多层次的合理利用,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逐步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机械化还田,土地肥沃空气好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现阶段解决秸秆出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沛县农业农村局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推广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机械,扩大机械粉碎还田、旋耕灭茬播种的面积。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伟告诉记者,今年秋季农忙期间,沛县投入8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及配套的秸秆粉碎还田机1300余台(套),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的板茬播种机700余台(套)。秋季,沛县将实施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约30万亩,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约23万亩。同时积极推进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打破犁底层,进一步改善土壤质量,全县秸秆还田率控制在80%以上。

农机、农艺融合是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确保下茬作物丰产的关键。为此,县农业农村局推广“211机具组合”作业(2台联合收割机收获、1台秸秆还田机和1台旋耕机紧随其后作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工作的通知(沛农发〔2021〕35号)》,推广稻麦种植区水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稻麦种植区麦秸秆还田旱旋耕作业、稻麦种植区稻秸秆犁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玉米种植区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四条技术路线,以达到对秸秆更加环保高效地利用。

魏庙镇佟场村是沛县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样板,经过多年的还田利用,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深得农户欢迎。“今年我的农场2000多亩小麦秸秆都将实行机械粉碎还田,通过机切碎、匀抛洒、深旋耕后,一点也不耽误水稻机插,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透气性,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就是好,经过小麦秸秆还田后的水稻又将获得大丰收!”10月18日,站在田头看着即将“开镰”的稻田,魏庙镇种粮大户郑茂栋高兴地对记者说。

 

离田“五化”利用,政策扶持效果好

完善秸秆收贮体系,拓宽多种形式利用途径,优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机制,拓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再利用水平,探索秸秆收、储、运、用全环节综合利用新模式,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促进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并使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沛县全年实现秸秆的“五化”综合收储利用66.4万亩,离田收贮秸秆利用率达44%以上。

收贮难是制约秸秆离田的关键因素。沛县县政府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合作服务”“村企结合”“劳务外包”等多种形式的收贮服务,积极鼓励相关公司、企业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开展专业化收贮业务。前几年,沛县财政投资300余万元购置近百台搂草机、捡拾打捆机,投放到各镇(场)街道,有效解决了秸秆收贮难问题。同时沛县还遵循就近就地原则,预留田块场地,规划建设收贮基地,构建“村有收贮站、镇有收贮中心、县有利用企业”的秸秆收贮利用体系。

 

多元化利用,经济“双赢”模式好

为做好秸秆多元化利用,沛县通过招商引资和投资自建等多种方式,建设了徐州国新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机清洁能源沛县有限公司、江苏方圆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秸秆利用龙头企业,推广“镇村+企业”运作模式,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就地消化和利用,在全县范围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参与,集收储、销售与利用并举的运行网络。拓宽秸秆利用途径,推广秸秆生产有机肥技术,引导带动肥料化利用秸秆企业发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推广秸秆氨化、青贮、微贮、膨化等技术,发展秸秆饲料养畜,推动农牧有机结合。

徐州国新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沛县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典型,年可实现20余万亩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处理利用。该中心投资1.8亿元于2019年建成使用,占地140亩,主要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环卫粪污等城乡有机废弃物作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三分之一发电上网,三分之二提纯生物天然气并入沛县燃气管网,沼渣生产有机肥,沼液供给周边农民和农场替代化肥,生产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形成“有机废弃物—沼气—发电—有机肥—生态种植”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沛县城乡废弃物的收运、处置和利用逐步形成闭环,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以及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处置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赢”。2020年,该中心又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140亩、68栋高标准钢架大棚并配套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和沟渠涵闸,作为秸秆综合利用后形成的沼渣有机肥料的试验田。

陈宝林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推动热作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效农业力促乡村振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