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塔尔岗下,湟中区拦隆口镇泥麻隆村掩映在绿树繁花中。正午时分,只闻西纳河水哗哗作响,让人不禁好奇:“村里人都去哪儿了?”
“上班去喽!”泥麻隆村党支部书记汪治军抬手招呼,“走,咱先去趟产业园。”
沿着平坦的村道,药花香产业园区映入眼帘,药材加工车间里,村民几人一组,正将一堆堆黄芪、当归切片装袋,药香扑鼻。“大伙儿正忙着呢!”汪治军说。
时光回到10年前,全区的产业发展大会上,汪治军坐在角落,抱着胳膊沉思。“县里给钱给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可咱村的家底咱清楚,压根没基础。”
在县里的鼓励下,汪治军带了几名村民去甘肃省定西市考察中药材种植。看着当地的黄土地上,各种药材长得旺盛,汪治军一行人有了信心,“这咱也可以啊!”
打听准市场行情,一行人商量着预订了十几万元的苗子。回到村里,党员带头,免费发苗,专家指导,保证销路,地好苗旺人努力,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全村460亩当归丰收,一亩最多卖到了6200元。”汪治军说,村民尝到了甜头,放开了手脚,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到2020年,全村当归、黄芪、党参等种植面积已达1200多亩,还建成了药材育苗温室、切片加工基地,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
54岁的村民赵军财腿脚不便,干不了重活。3年前,他来到村里的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每月收入3000元,加上土地入股分红,不仅脱了贫,还学到不少技术。“切片烘干、打包装箱、经营大棚,咱都行!”赵军财语气里满是自豪。
4年前,汪治军了解到不少花卉也可入药,又有了发展药材花卉的新想法。眼下,在泥麻隆村的后山上,各种丁香树苗、牡丹花株生机盎然,还有百合花暗香浮动。“这近千亩花卉可都是宝贝,许多花瓣花茎花籽能入药,花开时节美得呀,吸引不少游客过来玩。”汪治军说。
泥麻隆村成立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成为青海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级龙头专业合作社。
“迎来发展中医药的好时机,我们将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大伙儿的日子过得像鲜花一样美。”汪治军信心十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4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