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古农农场,漫山花海随风摇曳,大棚内的各类蔬果长势喜人,独特的民居错落有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村貌提升,古农农场白石作业区带动当地近200人就业创业,每年农工劳务收入达1000万元,这个无人问津的小村落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仙境”。
古农农场的蜕变是漳州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建设品质的一个小小缩影。今年以来,漳州市把“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纳入“六比一看”竞赛内容,攻坚整治农村建设的“痛点”和“堵点”,为推动农村生活品质提升、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顶层设计“作战图”因地制宜探索多元模式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村净、景美、宜居,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农村充满独具魅力的‘漳州味’。”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多场专题会议上,市领导多次强调,“漳州农村建设的品质提升过程绝不是简单追求形式上的美观,更不是盲目改变原有的乡村田园风光。”
锵音鼓舞,“战火”如火如荼。在“一革命四行动”“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漳州围绕可持续推进的基本思路,全局谋划、全域部署,新一轮农村建设行动火热铺开:
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领导小组、15个县区相应机构快速成立,吹响农村建设品质升级集结号;“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评估、年终考核”推进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围绕省里提出的“十项重点任务”,市里对6类19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人,排出时间表,形成专项主抓、条块结合、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农村建设“颜值气质”提档升级。
同时,漳州市还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分类施策,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成立由城乡规划、土地规划、测绘、建筑等多专业组成的村庄规划专家服务团队,常态化为全市村庄规划提供规划指导和技术支持。目前,全市1604个行政村、117个乡镇全部完成“一村一方案”“一镇一计划”的编制工作,344个镇村正积极加快编绘蓝图落地。
从山区到滨海,从“林梢烟似带”到“村容水如环”,高颜值、高品质的农村生活正逐渐从规划蓝图中走到了漳州百姓的面前。
疏“痛点”补“短板”村建品质提升连线拓面
农村建设品质提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既有交叉,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为了“对症下药”疏“痛点”、解“难点”,漳州市在精细、精致、精准上狠下功夫,连线拓面提升村容村貌,夯实建设品质,让农村美得有底气、美得有内涵、美得有活力。
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巩固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截至6月底,全市建设农村公路121公里,建成乡镇快递网点625个、村级邮政快递服务点1137个,基本实现建制村至少一个快递品牌服务全覆盖。
围绕“存量整治、狠抓新建”原则,大力推进农村裸房整治,持续深化建筑风貌管控,不断加强农房隐患整改。截至6月底,全市裸房整治开工15263栋,开工率达95.39%,完工1.1万栋,完工率达71.52%。
探索“以县域为单位将村庄保洁、垃圾转运以及农村公厕管护等统一打包、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及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实施13个县域农村生活污水PPP项目,覆盖656个行政村;累计创建“绿盈乡村”1155个。
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为契机,通过“六比一看”竞赛推动各地抢抓项目、竞相发展。目前,全市已设定新改建农村公路、城乡供水一体化、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项目建设及验收、村庄规划等9个竞赛指标,截至6月底,全市112个项目已完成投资17亿元。
此外,漳州市还创新经营模式,将国有和乡镇农(林)场居住点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引进龙头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村容村貌,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全方位提升农村建设品质。
打造三大样板工程 实现全民共建、共管、共治、共享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不只是‘面子’上的事情,更要为老百姓带来根本上的实惠。”在平和县桂竹村党支部书记刘松泉看来,农村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村民们的积极参与,“村民自觉参与和维护农村建设,美丽乡村面貌才能历久弥新。”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在加强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治理的同时,漳州市创新打造出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的三大“漳州样板”。
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崇尚集约建房建设样板”。作为全省“崇尚集约建房”创建十个示范县之一,东山县按照“无裸房、有风貌、有机制、有示范、有设区市现场会”的“一无四有”目标,累计完成投资5580万元、占比71.5%,在后林村、东沈村、湖尾村、亲营村231户开工建设农房示范小区,让村居整洁有型。
多部门、多方位打造“集镇环境整治样板”。诏安县梅岭镇积极建立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建设完成集镇区两处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日污水处理量可达850吨,有效提升村容村貌。
新规划、新修编打造“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样板”。位于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的大坪田自然村,通过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成功规划并落实17亩新村用地,配合新建农房建筑立面图集修编的专业设计,不断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
许殊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