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多方共赢,无花果成为“致富果”

2021-08-30 18:33:58    农民日报

在两米多高的无花果树上,一个个如鸭蛋般大小的无花果挂满枝头,清香扑鼻。如今,安徽省怀宁县凉亭乡源潭铺村的无花果种植基地,已成为被村民寄予厚望的致富基地。

8月22日,源潭铺村无花果种植基地里有不少游客,将一颗颗品质优良的无花果悉数收入筐中。果农们分拣的分拣,包装的包装,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61岁的源潭铺村大牌组脱贫户吴银芝戴着草帽,也参与其中。由于年龄大了,她无法外出务工,加上还要照顾家庭,只要有空便到基地里务工,每天有7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也能赚5000多元。“在自家门口做事,既可以赚钱,还能照顾家庭,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吴银芝说。

像吴银芝一样,通过到无花果种植基地务工增加收入的村民还有不少。据源潭铺村第一书记李群林介绍,无花果种植基地建立起来之后,通过流转土地和采用务工的方式,与23户脱贫户合作种植无花果,每户年增收2100元;为周边50余户群众、特别是贫困家庭提供就业机会,每户年增收5000元左右,为村集体每年增收7.8万元。

为增加农户和村集体收入,2016年,该村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方式,发展无花果基地135亩。经过5年的发展,该基地已形成集生产、科研、销售、旅游观光、水产养殖、技术服务、餐饮于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型的农业科技公司,成为安徽省首家规模化种植无花果基地,是安庆市最大的无花果生产、采摘基地,也是怀宁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扶贫基地。无花果种植基地每年都会优先从贫困户和低保户中招聘零工,以实现产业扶贫基地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在无花果采摘旺季,每天有30余人在基地务工。

通过发展产业,无花果不仅成了“增收果”,而且还是承托着全体贫困户希望的“脱贫果”。庙面组脱贫户朱一华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农闲时选择到基地务工,一天工作8小时,平均每天可以赚70元。“有事做,心里就踏实。真的很感谢这个基地,感谢政府的帮扶政策。”朱一华高兴地说。

“我们会根据脱贫户的身体状况安排他们的工作,只有收入稳定了,他们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基地负责人杨积刚说,他们一般在旺季优先聘用本地脱贫户来采摘无花果,在淡季主要请人来除草和打扫卫生。

无花果鲜果具有保存期短的特点,因此延伸产业链是实现无花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基地通过研发与探索,推出无花果果干、果片等产品。“无花果种植只是产业振兴的一小步,我们还会继续开发无花果的深加工,延长无花果的产业链,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杨积刚说。

(钱续坤 檀志扬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宿迁市宿豫区:绿谷家庭农场瓜蒌架下搞立体种养
下一篇: “一年四作”让农民收入不断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