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响水竹编:丝丝绿玉编出一片生机

2021-08-02 10:37:58    农民日报

 村民在竹林下编织。

 

响水,是云南省昌宁县南部更戛乡田头村的一个自然村,共有芦稿坝、何家寨、响水、对门山、菖蒲塘5个村民小组150多户农户,都是依山傍水,靠山吃山的农户。

走进响水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竹子,公路边,寨子周围到处都是竹林,仿佛走进一个竹子的世界。

步入农户家中,庭院里、走廊上整齐地堆放着已经编好的竹器,村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说笑着正在做篾活,嘴里讲着笑话,手里忙个不停,跳动的篾片似乎非常听话,或穿插,或缠绕,在匠人的指令下随心所欲地变换着,个把时辰后,一件漂亮的竹器就成形了。

俗话说“饥荒三年饿不死手艺人”。做篾活、搞竹编,是响水人的传统手艺,响水人祖祖辈辈都靠竹编过日子,响水人编的竹器美观大方,经久耐用,在远近山乡早已小有名气。春天来临,凤庆、永德等地的采茶姑娘都要购买一只更戛响水出厂的小竹篮,系上背带,缀上几朵小花,小小竹篮伴随采茶姑娘整个春夏,采回一篮篮青翠碧绿的茶叶;秋天,地里的庄稼成熟了,响水人又迎合时令,专门编制收苞谷、装烟叶的大花篮,响水花篮板扎大气,不折烟叶,深受昌宁、施甸等县烟农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在响水,竹编器具涵盖了大多数生产生活用品,吃饭用的桌凳,盛物用的箩筐,带饭用的饭盒,几乎所有家具都可以用竹子编制而成,在众多竹编中,最具文化气息的要数放置婴幼儿的竹编摇篮。

在更戛有一个习俗,嫁出去的姑娘只要增添子嗣,娘家当外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街上或者响水寨子订购一只满意的摇篮,摇篮底垫上小褥子,篮子内周围上用蒲草做成的席子,然后缀上用毛线制成的五颜六色的泡花,挂上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将摇篮装饰得漂漂亮亮,到送祝米那天,将祝米、裹背(襁褓)、摇篮一起送到女儿家里,幼小的孩子就是在外婆送的摇篮里长大的,看到的颜色是外婆送的五彩球,听到的声音是外婆送的小铃声。

用纯天然的竹子编成的摇篮环保透气,非常耐用,孩子长大了,摇篮依然完好无损,母亲又将孩子用过的垫褥、玩具、裹背(襁褓)等物品放进摇篮里,送给子女作为永久收藏,很多人到老时还收藏着儿时外婆送的摇篮,摇篮成为永远割舍不断的亲情、乡愁。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通信网络的普及,响水竹编也搭上了网络时代的顺风车。传统竹编艺人罗朝忠、鲁绍昌、鲁文忠等人,率先将传统竹编进行精细化、美观化处理,将传统的竹编生产生活用具提升为竹编工艺品,提高竹编产品附加值。传统的竹篮能够卖60多元,提升后的储物箩能够卖300多元,一个精制的竹编果盘就能卖一只大竹篮的价。

许多农户纷纷开直播卖竹编工艺品,直接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城市乡村广大用户手中,响水寨子片区150多户农户每年靠竹编收入户均达2万多元,响水竹编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响水用精湛的竹编技艺,编出山乡人民的幸福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三新”孕育乡村发展新机遇
下一篇:乡村少年宫打造素质教育成长乐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