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高原产业兴 新村风貌新

梁昌杰 吴 丹 葛孟超 宋豪新    2021-07-23 09:56:52    人民日报

离开成都,驶上蓉昌高速,视线随着丘陵高山绵延及远,便看见龙门山脉——青藏高原板块向东南推覆形成这条天然分界线。一侧,川西高原绮丽雄伟;另一侧,四川盆地物产丰富。

行至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高山峡谷间徐徐铺展开千亩平地。蓝天白云下,一座座白色大棚镶嵌其间,菜苗破土而出,村民们正忙着农活。

瑟谷村海拔约3400米。高原严寒,能不能增加种植蔬菜的种类?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力量,村里流转土地兴建高原蔬菜基地;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种植技术,引导农牧民在自家院子里种上香菜、莴苣、萝卜……短短几年,瑟谷村依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大力发展高原蔬菜种植,产品错峰上市,卖到成渝等地,成为当地农牧民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以前种菜,靠天吃饭,收入不高。现在把土地流转给蔬菜基地,每亩土地年流转费450元。我还在基地里打工学技术,每天都有收入。”村民夺尔基特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壤塘县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以来,已培育蔬菜基地和种植大户11个,引导农牧民房前屋后种菜,县里年均实施牧区“小菜园”1500余户。农牧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激发,一批种植、养殖户发展壮大,“落后村”成为“小康村”。

继续西行,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平均海拔超4000米。走进离县城不远的安康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漂亮房屋、一条条平坦干净的硬化道路、一盏盏独具特色的沿街路灯……房前屋后,几名村民忙着栽花植绿;社区广场上,一群孩子正在打篮球。这里是甘孜州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

社区居民巴德站在自家小院门口,招呼大家进屋。客厅的电茶桌上,酥油茶已经烧好,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2017年底,我们家从200公里外的牧区搬来,那里没有信号也没有公路,娃娃读书不方便。”巴德告诉记者,如今上学条件明显改善。

巴德的新家大约90平方米,除了三室一厅,小院中还建起了一间阳光工作室。巴德是色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的代表性传承人,如今订单业务越来越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连续8年实施“六项民生工程计划”,持续推进粤川、浙川协作和省内对口支援,加快发展全域旅游、高原农牧业等特色产业,32个涉藏县(市)在2019年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3日   第 01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技兴农,打好种业翻身仗
下一篇:湖北鹤峰:绿色防控 烟蚜茧蜂充当田间“管理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