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乡村未来社区“画”中来

程天赐    2021-07-13 11:18:22    农民日报

乡村未来社区“画”中来

余东村村民余云梅(左一)和父亲、女儿正在家中创作农民画。

 

“余东村里农民画,鸡鸭猪羊树花瓜;

老人壮年和娃娃,四十余载勤作画。

桔乡村子不算大,能画已过三百家;

村头村尾画墙画,农村生活美如画。”

这首歌谣说的是农民画村——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情景。

前不久,“‘画·未来’中国·余东乡村未来社区”开放仪式在这里举行,一幅具有“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的未来乡村画卷徐徐铺展开来。该村立足画乡特色优势,借鉴国内外乡村未来社区建设经验,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未来村居、未来村业、未来村文、未来村智(治)、未来村民构建余东乡村未来社区的五大图景。

 

文化强村:一幅画富一方乡亲

余东村是全国知名的“十大农民画村”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画画已深入到村民的血液之中,“农忙扛锄头,农闲拿画笔”,村民们把卧室、厅堂当画室,绘画内容涵盖生态家园、文明乡风、幸福生活、核心价值观等。他们将活生生的现实勾画于纸上,融情感于花鸟鱼虫,写意山水田间,饱含生活激情与美好向往,每一幅画都充满着真情。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绘出了美丽画乡,更绘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路。

余东村成立了由村集体、农民画家、专业运营团队共同组建的衢州余东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余东村走上“文化+旅游”的振兴发展道路。2018年,余东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0年,村里建起了“余东·中国乡村美术馆”,并设置写生宿舍、画家工作坊等研学场所。

余东村党支部书记余耀良介绍,近年来,余东村农民画协会还在衢州市区最繁华街区水亭街开设销售窗口。一些农家乐饭庄、茶楼、旅游景区以及单位与个人纷纷到余东村购买农民画。来自欧、美一些国家的客人也慕名而来,高度赞扬当今中国农村新变化、新景象,并收购收藏余东村农民画及美术工艺品等。

除了销售农民画及其衍生的系列文创产品,外出画墙画也是一大收入来源。“我们余东农民画主要以乡村生活为创作题材,特别契合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所以有很多村请我们去画墙画。”村民郑根良说,他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外地带领团队画墙画,人均每天500元薪酬。

目前,余东村农民画年产值达到700余万元,农民画骨干人均年收入20余万元,通过农民画增加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

据了解,余东农民画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一些村民以剪纸、刺绣、木刻等传统民间工艺为基础,开始尝试绘画。村民毛老虎、郑根良、余统德等成为余东村第一批农民画家。1973年,当时的衢县文化馆开办了第一期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此后,衢州宣传、文化、文联等部门长期坚持给予余东农民画专业上的辅导。这些关心和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画家的绘画热情,画越画越好,作品越走越远。目前,余东村农民画家发展到300多人,创作骨干成员48位,其中有6名省级美协会员。在历届全国的农民画展中,该村农民画家的数十幅作品分别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

 

未来社区:画在村中人在画中

“农民画改变了我们的村庄,也改变了我的生活,画笔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该村农民画家、衢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余云梅说,这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鼓励下,余东村通过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介绍,余东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涵盖五个方面:“未来村居”打造“画在村中、人在画中”的景区化村居,以余东村和余西村为核心,围绕一溪(沿大俱源溪,打造一条有农民画特色的风情街)、一山(罗汉山建成郊野公园)、一馆(中国乡村美术馆)、一室(农民画大师工作室)、一宿(农民画民宿)、一园(一米菜园)等,将余东村打造成南孔画乡4A级景区的核心区;“未来村业”做大余东农民画等乡村文旅产业,通过村播基地,销售农产品、伴手礼、农民画系列产品等,打造网红打卡点;“未来村文”打响余东农民画品牌;“未来村智(治)”以“智慧乡村未来社区”为抓手,推进村庄智慧化、产业智能化、服务(治理)智联化,构建全新的乡村未来社区新治理体系;“未来村民”通过“未来乡村”的愿景引领和价值感召,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新老村民参与”的未来村庄发展模式。

余东未来社区强化邻里互动,共建共享。共享食堂、共享图书馆等相继投入使用;“十大碗联盟”“阳光菜联盟”“小吃合作社”等共享经济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周末非遗市集、文创市集、常态化乡村音乐会等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多的原乡人从“传统农民”转型为新时代画家、画匠。同时,吸引越来越多“新村民”入住,越来越多乡贤回归,推进了该村康养产业、文旅产业、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余东乡村未来社区新村民罗剑华是余东村在2016年引进的专家画师。去年他的工作室选好址后,他有了新的想法,把他在余东村里的美术工作室扩展成美术图书馆。“来余东之前我在中国美院出版社工作多年,个人有不少美术类的藏书,就想着不如把工作室场所变成美术图书馆,将图书资源与更多的美术爱好者分享。”如今,该美术图书馆对村民和社会群体免费开放,时常有美术协会或专家前来开会交流,为村里增加了一处文化地标。

余东村民从卖画到卖版权、卖文创、卖旅游,实现了“一幅画”的华丽转型,推动余东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达到新高度。这是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

如今的余东村,看得见文化,留得住乡愁,引得进产业,带得动致富,画和未来两大元素在这里紧密融合,共同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北应城:一把糯穗的产业逆袭
下一篇: 助力乡村医生做好村民健康“守门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