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两增一减,安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

杨丹丹    2021-07-08 11:03:25    农民日报

“真是没想到,今年竟然在俺家地里测出了一个全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镇新兴社区种粮大户张启军开心地说。6月初,农业农村部组织省内外专家对该县店集镇、楚店镇、新兴镇3个小麦高产种植点进行小麦测产。其中,张启军种植的“谷神麦19”实收测出了亩产860.6公斤的成绩,创下安徽省内小麦实收测产的最高纪录。张启军共种植了350亩“谷神麦19”强筋麦,每亩产量都在800公斤以上。在市面上,这种优质小麦的价格要比普通小麦高出0.1元/斤左右,每亩地算下来,能多收入近200元。

安徽连续多年强抓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优势,今年重点进行赤霉病防控有效和小麦商品质量向好的杠杆考核。围绕专用小麦基地建设,按照“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产销加一体化生产模式,着力打造商品性一致、品质一流的皖粮基地。突出订单生产,推进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引导用粮企业与产地开展购销合作。将规模种植单元制成电子地图向社会发布,引导用粮主体实现按图索“麦”,促进产销对接。

据统计,全省各级财政共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5.88亿元,其中用于购买药剂2.51亿元、购买社会化服务1.82亿元、防治补助1.55亿元。相比去年,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增加1.6亿元,全省亩均落实资金13.04元。全省共投入统防统治组织5216个,赤霉病统防统治面积达7420万亩次,占防治面积的81.2%,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

“今年夏粮小麦得以丰收缘于‘两增一减’。‘两增’是指小麦种植面积、小麦单产均呈现增长趋势;‘一减’则是指机收减损。”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今年小麦播种面积4266.50万亩,比上年增加28.70万亩,增幅0.68%;据全省35个小麦主产县(市、区)181个苗情监测点单产抽样调查,预计全省小麦亩均单产400公斤,较上年增加约6公斤,增幅超过1%;在机收减损上挖潜力、做文章,千方百计减少机收环节粮食损失。据统计,全省小麦收获损失率多在1.2%以下,较常年下降约1个百分点,挽回小麦3亿斤。目前,有关部门预测总产量有望达到1700万吨,比上年1671.73万吨增加25万吨(约5亿斤)以上,增幅约1.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越西彝族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成果展在成都举行
下一篇:河南:筑牢生猪产业发展之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