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的纯朴民居、香醇四溢的布衣米酒、热情好客的农家主人……坐落在贵州省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的旅游民宿“水东乡舍”,让人向往。“以一栋房、一亩地、一种生活为理念的水东乡舍日益发展成熟,为龙广带来了很多游客,也为农户增加了不少收入。”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虹池介绍。
龙广村的美丽富饶,是开阳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1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之一,开阳县聚焦产业、组织、文化等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干部驻乡、市民下乡、民工返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五乡工程”,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有效盘活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绘就了一幅干部队伍“强”、农村产业“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农民增收“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畅通下沉渠道,选派干部驻乡
“董书记,这是我养的几只土鸡,这两年你们在网上帮我卖了这么多土鸡和鸡蛋,这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董书记,听说你们要走了,我们也不知道能送些什么,这面锦旗请务必收下。”……因为驻村干部轮换,准备离开的开阳县久场村第一书记董明和驻村队员们被村民围在了村委会门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感激中充满了不舍。
新一轮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已踏上征程,他们将在乡村的广阔天地续写驻乡干部与群众的暖心故事。2018年以来,该县深入实施“三支一扶”“干部驻乡”、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等人才项目,有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进行对口支持和挂职锻炼,先后选派262个工作队、1255名干部下乡开展帮扶。
同时,坚持把乡村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和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从政治关心、本领关照、物质关爱、精神关怀等方面着手,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驻乡。
建设美丽乡村,吸引市民下乡
开阳县依托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充满本土特色、乡土气息的美丽乡村,培育出“水东乡舍”“云山茶海”“猴耳天坑”等一批精品乡村游新景区。
通过旅游红利不仅吸引了大批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建设,拓宽了乡村旅游项目融资渠道,还吸引了大批对乡村开发具有目标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的有专业、有技术、有特长的“投资人”成为股东,让更多高素质市民融入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特产品开发、生产和消费,从而推动农村特色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农村,走向城市。
畅通创业渠道,鼓励农民工返乡
“2018年,我从浙江打工学到技术后回乡创业,当年就申请到14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去年年底又申请到100万元创业贷款扶持,目前在开阳县经开区开了一家洁具加工与销售公司,现在已经实现800多万元的产值了!”伍家发是土生土长的开阳人,提起自己返乡创业享受的担保贷款政策,他连连点赞。
近年来,开阳县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力度,为创业人员开辟业务服务绿色通道,采取集中上门服务、简化经办流程、10万元以下的贷款免除反担保等方式,极大方便了创业群众。同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影响,开阳县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申请创贷政策,大力扶持农民工自主创业,累计扶持返乡创业和自主创业农民工784人,发放贷款9860万元。
拓展发展平台,吸引能人回乡
通过搭建平台、安贤政策、技术引领、示范带头等措施,以推广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方式,鼓励在外创业的能人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吸引李响、陈虹池等一批能人返乡,带动4000余个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陈虹池经营的“水东乡舍”就极具代表性。“水东乡舍”通过“622”的运营模式打造“民宿经济”,促进城市资金、项目、人才有序进入农村,实现宅基地的保值增值,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打破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壁垒,实现多方共赢。
创新服务模式,引进企业兴乡
“这季青菜长势很好,单季亩产可收3000多斤。公司有收成,我们也高兴。”正在开阳县花梨镇的蔬菜基地上忙着收割青菜的农户潘德先说。
潘德先所说的公司是贵州硒益康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是该县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自主招商引进的一家企业。公司入驻以来,相关部门主动配合企业落实土地流转、用水用电、手续办理、劳动保障安商、营商服务工作,促进企业落地扎根,也带动群众增收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开阳县以做好政府权力“减法”、做优企业服务“加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为主线,让企业真真切切感受到开阳打造营商环境的真心、贴心、暖心,并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干成事。今年以来,共引进优强企业项目10家,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62.5亿元。
“五乡工程”架起了城乡要素、资源互通互联互融的桥梁,开阳县在认真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五乡工程”制度体系,让干部驻乡更有干头、市民下乡更有盼头、农民挣钱更有甜头、能人回乡更有劲头、企业兴乡更有奔头,着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