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乡里在打第二针疫苗,我记得你5月1日打的第一针,快,我开车送你去打第二针,去迟了就打不到了。”6月11日一大早,党员覃道娥就跑到村民刘国才家,接他们打疫苗。这样主动为民服务的场景,在湖北省鹤峰县下坪乡,司空见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鹤峰县下坪乡党委投身实施“四办四减”工作主战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服务群众7000余次,接待办事群众800余人次,全乡党员领办“我为群众办实事”495件,始终做到干实事、时时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架起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画好了履职尽责的“工笔画”。
“马上办”接地气 “减时间”聚人心
“您们把箬叶捆好了就给我打电话,我开车去拉,要早点送下去才能卖个好价钱。”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和对话,在卖箬叶期间,党员章长新要说上千次。
去年以来,他主动帮助村民出售箬叶180余趟40万斤,为村民创收140万元。自开展为民办实事以来,作为一名党员路长,他主动组织了4次管理路段行动,带动周边11户参与维护,路面干净平整,为村民出行营造了一个好的环境。今年5月以来,他更是主动接送村民接种新冠疫苗。面对别人的感激和夸奖,他总是说:“我是党员,为群众办点事是应该的。”
为群众解决问题不仅要高质量,还要快速度,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该乡党员干部始终“吹哨报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结合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探索建立“党员路长制”,全乡156名党员路长坚持第一时间出现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党员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清理跨方、疏通边沟、受灾群众家中等第一现场,以“5+2”“白+黑”的模式,用最快速度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目前“马上办”办理民生实事45件,真正将为民办实事从字面走进了思想,从承诺走向了落实。
“指尖办”一站式 “减跑路”暖人心
“是的是的,现在采伐证可以在恩施州综合受理平台办,不用跑现场,您把材料直接拍照发我,我帮您办。”面对有办证需求的村民红鹞村党支部书记周家发耐心回答。
“一网通办”不见面,服务群众零距离。针对群众反映办证难的问题,通过最大限度简化办证手续,现在群众可以直接网上办理采伐证,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再不需要抱着大堆资料跑现场,群众跑路少了,脸上笑容多了。在关心支持群众上做“加法”,在压力负担上做“减法”,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上门办”零距离 “减环节”润民心
“您最近有没有接到陌生电话啊?开小组会宣传的反诈骗小知识还记不记得?不要相信横财梦,不要随便给别人转账,凡是不清楚不确定的都先给我电话,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打。”像这样的入户进行反诈骗宣传,已成党员李勇的日常工作,他说:“村民挣的都是辛苦钱,可不能被骗了,只要村民不上当,我宁愿多跑几趟。”
群众事无小事,通过“开门办民生”主动征集和回应民生需求,多渠道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找准找实惠民利民发力点。村党支部主动上门接送行动不便、偏远村民打疫苗、就医,千方百计解决村民吃水难、行路难问题。乡村纪检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下沉遍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14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收集并办理问题建议12件;主动上门化解矛盾纠纷,限时清理一批信访积案;99名下沉党员及168名在家农村党员主动上门进行反诈骗宣传,签订反诈骗承诺书872份,将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上门服务”已经成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代名词,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上门服务到哪里,哪里有困难,他们就跟进到哪里。
“帮代办”有速度 “减成本”筑同心
“太感谢了,要您帮忙办准生证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还麻烦您亲自送到屋里来。”村民周志泽充满感激地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准生证。
“这是昨天帮您卖茶的钱,8元一斤,一共35斤280元,您数一下看对不对。”留驾村党员卞兴国对着记账的小本子,给代卖茶的村民一个个核对茶钱。
“米、油、青菜、卫生纸……您要的这些全部给您买回来了,还需要什么及时跟我们说,我们有车,来去都快。”东洲村党员石敏边核对着物品,边往村民家里搬。像这样帮代办的场景,在该乡每天都在上演,虽然帮代对象不一样,但奔赴在帮代路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员”。
找准“落脚点”,办好群众“急事”,理清“连接线”,解决群众“难事”,拓宽群众“服务面”,做好群众“小事”;14个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了群众服务代办点,可代办帮办事项涉及民政、缴费等10余项。所有党员干部都是帮代办队伍的一员,帮忙困难群众代买生活物资、办理证件,帮忙留守老人收茶卖茶、物资运输,已是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全乡帮代办服务40余件,党员服务“帮”到群众心坎上。
为保证为民办实事取得实效,该乡通过谋好党史学习教育的“上半篇”文章,做好为民办实事的“下半篇”文章,从百年党史中厚植为民情怀,汲取奋进力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走向,真正做到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