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属于苗族聚居区,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我们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村里百姓慢慢富起来了。”近日,湖南省十八洞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孙中元应新野县委组织部邀请回到家乡,为该县广大党员干部介绍精准扶贫经验,分享乡村治理心得,为新野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注入来自“首倡地”的精神力量。
选准头雁,增强推进乡村振兴政治担当。新野县按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则,提前谋划选派驻村工作力量。明确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等选派要求,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着力选派一支政治过硬、工作扎实、群众满意的驻村工作队,切实发挥出选派力量的最大效能。严抓村“两委”换届工作,学历、年龄、性别结构全面优化,专科以上学历占比26.9%,35岁以下干部占比20.6%,女性干部占比22.9%,实现了人选质量和班子结构优化双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强化培训,提升推进乡村振兴素质能力。县乡换届后,围绕乡村振兴,结合“走学创”活动,对3000余名县、乡、村三级干部有计划、有重点、有组织地开展培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三农、爱三农、发展型、引领型的乡村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整合资源,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合力。该县推行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组织约1000名乡科级以上干部以特派员身份联系270个村(社区),与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一起坐下来,共同谋划发展蓝图、研究制定实现路径,精心指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通过优化干部考核机制,制定切实可行、具体有效的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和实绩考评机制,实现本职工作与特派员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有效调动和激发他们投身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提升产业,夯实推进乡村振兴物质基础。立足肉牛、蔬菜、花生等特色主导产业,围绕“引一个龙头企业,建一批合作组织,活一个农业园区,富一方农民群众”的目标,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实行一村一策、一乡一业,打好“特色”牌、念好“高效”经,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优势,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改进作风,提升推进乡村振兴执行能力。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扎实开展“干字当头、拉高标杆、讲求效率、重在结果”主题实践活动,持续转作风、强执行、抓落实,不断增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意识,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办好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领域27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聚民生基础。(李晓涛 马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