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天高云淡。近日,来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的大石桥移民新村,政府统一修建的新居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四面延伸,学校、超市、卫生室,一应俱全,美丽别致的农家小楼与村头绿油油的麦田交相辉映,在阳光的照耀下洋溢着勃勃生机。
“没搬迁之前我们村交通不方便,出行也比较困难,由于田地大部分是坡地和河沟地,没法实现机械化操作,通常收种麦子都需要两个多月,现在搬过来后都是平地,收割用机器,只要两三天就可以了。”大石桥村的村支书冉景祥向我们讲起了移民前后的生活变化。
2011年,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建设,为保一渠清水北上,淅川丹江口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纷纷搬离自己祖辈几代人居住的故土。大石桥村就是在这时候从淅川县大石桥乡迁入宛城区金华镇。该村位于金华镇南端0.5公里,全村286户,共1123人,有耕地1165亩。村庄建设规范、整洁,道路全部硬化,四通八达。“以前都是一个大队或者十几户人家用一口井,担水喝。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生活方便多了。”冉景祥高兴地说。
有了新变化的不仅是移民村的环境面貌,还有不断致富的村民们。“在我们原来的村里,土壤不太好,灌溉用水无法保障,一亩地只能产六七百斤的小麦,现在在这里五十亩一个机井,土壤质量也比较好,一亩地可以产900多斤,每年的毛收入有十几万元,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大石桥村的村民冉志强流转了村里土地300亩,除此之外,还承包了温室大棚种植西瓜,增加收入。大石桥村现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4个,承包了村里1000多亩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合作社,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也使更多的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既可以外出务工,也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解决就业问题。
除了建立合作社外,大石桥村还通过制衣厂等扶贫基地帮助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位于大石桥村的东达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解决了村里的一大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在这里工作,一个月能挣2000来块钱。”在生产车间打工的移民多条红高兴地说道,“以前在外面打工,离家远,工作、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可以在村里打工,不仅每月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照顾孩子,这样的日子过得踏实。”
据了解,宛城区共安置水库移民6420人,分布在8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近年来,宛城区紧紧围绕“能发展、可致富"这条主线,通过有效举措, 积极探索实施“飞地经济”“物业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移民产业园区”,破解移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发展壮大移民村集体产业。截至目前,共争取各项移民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立项48个,涵盖交通、水利、绿化、教育、行政服务等方面,使5个乡镇23个村的群众直接受益,每年增加村组集体收益246.75万元,极大提高了移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