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闲散时间来这里加工网袋挣点零花钱,既不影响接送孩子上学,也不影响照顾家里。这不,今天我就挣了70多元。”黎川县日峰镇新荣村妇女江求金笑着说。
“乡村里的微型企业”,将村里闲置的民房改造成生产车间,吸引留守的妇女、老人等就近就业。据了解,该村的“乡村微型工厂”主要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制作塑料网袋、服装等,有厂家定期收货,不担心销路。
厂里的工人主要是本村妇女。由于村里的男劳力大都外出务工,为了减轻生活负担,妇女们纷纷到厂里干活挣钱,每人平均每天能赚六七十元钱。
“‘微型工厂’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留守妇女实现了就业,现在村里说致富的多了、传闲话的少了。”新荣村村干部官水平说。
董和平家住县城,租赁新荣村村民临街的两孔店面作为塑料网袋加工点,帮助工业园区的龙达塑业有限公司进行来料加工。5台裁剪机咔咔作响,10个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将裁剪出来的网袋打包装好。董和平一边将网袋装上三轮车,一边介绍说:“这个网袋全部出口到俄罗斯,俄罗斯人习惯用网袋装东西。现在,我的加工厂每天加工网袋的数量达到8万多件。”
董和平说,把车间办在村里,能方便闲散的村民就业。他们在这里上班,中午可回家吃饭,照顾家庭,还可接送孩子上学。裁剪好的网袋,还要运到户上加工,让在家的村民给网袋打结。一些村民在家里就可做工,网袋打结之后再运回龙达塑业有限公司交货。 龙达塑业有限公司只需派技术人员到各微型工厂检查指导就行,非常方便。
“这段时间为了赶货,工人都要干到下午6点多钟。”董和平说:“现在村里的留守妇女除了有工作的,基本上都在微型工厂就业了。我妹妹董小兰也在新荣村租赁店面办起了网袋加工厂,有14个工人帮助生产,可还是忙不过来。”
日峰镇党委委员江璐介绍,乡村振兴发展,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是关键。日峰镇大力引导各村能人组建来料加工点,为企业和留守妇女牵线搭桥,搭建起了留守村民学习技能、勤劳致富新平台,将本地“特色”转化成乡村振兴“亮色”,使她们在家门口有所作为,实现就业增收。
据统计,散布于黎川县各个乡镇扶贫车间24个,社区、街道的“微型工厂”“微型车间”达到150多家,分别从事手套、服装、鞋袜、纸扇、雨伞等加工产业,带动留守老人、妇女3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至2万元。(文/图 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