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无人农场”来了

本刊记者 张配豪    2021-01-20 15:42:06    《人民周刊》

如果有一天,你无意间路过田间地头,看到这样的景象——拖拉机、播种机、喷雾机的驾驶室里没有人,周围也没人,它们却能没日没夜地自己干活,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因为你赶上了“无人农场”时代。

 

 

播种效率提高100倍以上

2020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一片28亩的试验田第一年使用“无人农场”作业。生长3个多月的水稻,颗粒饱满,亩产达到558.6公斤,远远高于今年广东晚稻401.3公斤的平均亩产量。

从旋耕、播种到施肥、浇水,农业种植最基础、最重要的这四大环节,全部由无人驾驶设备完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个智能化无人农场的牵头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从2001年开始,罗锡文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起初进展十分缓慢,直到2014年,随着国家通信信息、大数据、北斗卫星等高新技术和设备的飞速进步,无人农场也从试验阶段慢慢进入应用阶段。

什么是无人农场?罗锡文介绍:“无人驾驶不等于无人农场。过去大家觉得无人农场就是无人驾驶,这是两个不同概念。”无人农场是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等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生产管理任务,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无人农场的本质是实现用机器替换人工。

罗锡文团队在无人驾驶拖拉机左前轮旁边安装了角度传感器,在实际操作时,每隔0.1秒,就会调整一次传感器的位置角度。这样,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传感器,无人拖拉机就可以走直线。

与旱地操作相比,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水稻田里的侧滑是一个难题。因为水稻田高低不平,无人驾驶插秧机一走动,很容易前俯后仰、左右倾斜,很难保证插秧时走直线,罗锡文团队使用侧滑估计补偿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秉着“耕牛退休、铁牛下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的理想,如今,罗锡文让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他告诉记者,若使用无人驾驶拖拉机,40分钟可播种14亩土地,这个效率是人工播种的100倍以上。而使用一台臂展达12米宽的无人驾驶喷雾机喷水、施肥,一个小时至少可以覆盖30亩土地,工作效率将是人工作业的30倍以上。

 

如何让农民“用得起”

无人农场推广进度如何?罗锡文说:“目前广东已经建了一个水稻无人农场,我们还准备建一个花生无人农场、一个油菜无人农场和一个小麦无人农场,这些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不过,罗锡文指出,关键得让农民“用得起”。

传统农业的溢价不高,而无人驾驶农机的成本却不低,同时还需要懂互联网以及智能控制的人才,这些都是无人驾驶设备商业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知名企业碧桂园已开始布局。

之所以进军现代农业,这源于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重新回去种田”的梦想,始于党和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碧桂园发展到了今天,有条件、有责任去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42年前我种田,42年后我还回去种田。”

碧桂园2018年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发展高科技农业,布局农业全产业链,致力于打造覆盖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商。尤其在机器人业务上,碧桂园连续打出多张牌,并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2019年10月,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与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联手,在二道河农场建设1000公顷大型无人作业示范农场,共同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2020年10月,碧桂园携手北大荒打造全球首个超万亩无人化农场,并且首次展示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对此,罗锡文评价称,这些项目将带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加速发展,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高标准农田助力无人农场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曾表示:“无人农场代表着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中国农业经营主体90%以上是小农户,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很低,无人农场的发展还受到一些限制。”

罗锡文也表示,无人农场的推广需要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农机能不能做到,其次是有没有这么大的地块去实施。

目前,我国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很快,在农业机械导航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并肩”状态,短板在于高标准良田建设还有待提速。只有通过建设无人化的农业生态系统,打造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才能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此来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升级。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消息说,为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2021年,全国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

农业机械化曾经被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最具推动作用的工程技术之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和传统农业相比,未来农业将是集约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的高效农业,这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农民将因数字化而彻底改变命运。

(《人民周刊》2021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宜居乡村入画来
下一篇:鹤峰五里乡:浓墨重彩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