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8年不懈奋斗,832个国定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目标、新任务的起点。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全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贫困地区群众的冷暖和增收问题。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去年3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不能等返贫了再补救。
两周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当时,全国700多个贫困县已退出贫困县序列,还剩下52个县,它们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非常重要”“非常必要”,对于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建立并实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这一制度安排,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在2020年12月2日的发布会上连用两个“非常”加以评价,认为这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
“防止返贫机制的建立,是我们这一轮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特色。但是,解决返贫问题,并不是我们今年才开始做的。”欧青平表示,“自2016年开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证脱贫质量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就把防止出现大规模返贫问题纳入到工作体系内。这一次我们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最重要的是强化了事前和事中的帮扶。”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山西考察时,一席朴实、真挚的话说到老乡们心坎里去了。
832个国定贫困县全部脱贫出列,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扶上马,再送一程”就显得尤为必要。
作为83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2020年2月已成功脱贫摘帽,但记者了解发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该县的扶贫干部陈劲松目前仍在当地坚守岗位。和他一样,无数扶贫人此刻仍兢兢业业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
对于脱贫摘帽后下一步怎么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了明确的答案:对摆脱贫困的县,自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成效显著
“今年初,我们指导各地普遍建立了防止返贫和监测帮扶机制,在对剩余脱贫攻坚任务攻坚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返贫致贫。”欧青平表示,全国各地已全面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是本轮防止返贫监测工作的重要特点。据江西省新余市委副书记曾萍介绍,借助“智慧新余”平台,新余建成常态化比对、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的精准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在之前农户自下而上自主申报的同时,新余发动全市32个部门参与防止返贫监测,把行业部门自上而下的筛查预警作为重要补充手段,建立起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地筛查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这“两类人群”因种种原因可能导致的返贫风险。一旦筛查到返贫风险信息,就会第一时间将之反馈给扶贫部门,再进行比对和认定,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掌握预警对象。根据比对结果,对确实有风险的,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制定措施进行帮扶。
贵州省江口县是2017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但摘帽后,如何防止返贫和防止新的致贫,江口在思考。“2018年以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务院扶贫办、贵州省和铜仁市的指导下,建立了防贫预警监测机制,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江口县委书记杨华祥说。
据介绍,江口的具体做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定“监测谁”,二是确定“谁监测”,三是落实“如何帮”。县级是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主体,尤其在“如何帮”方面,江口积累了扎实经验。
杨华祥介绍,2019年下乡调研中,他们发现一农户因突发大病陷入困境,三口之家,户主和妻子都是60岁以上老人,儿子在外务工。2019年妻子检出癌症,术后需要定期化疗,但除报销外,手术和化疗还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而儿子回来照顾母亲,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为防止该户返贫,他们采取了以下帮扶措施:一是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增加家庭收入;二是申请了“两癌救助基金”,筹集社会捐赠,补助手术和化疗的自付医疗费用;三是为户主儿子提供夜市免租摊位,增加就业收入。
“群众普遍反映,防止返贫工作就像及时雨一样,哪里有困难,哪家有需要,就能及时帮扶到哪里、关心到哪家,打消了群众对脱贫摘帽后的顾虑,心里更踏实了。”杨华祥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时期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欧青平表示,下一步,将不断优化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为一项伟大的历史性工程,脱贫攻坚战如期胜利完成,党实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然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守住这一成果是关键。
前不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将二者“有效衔接”,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看来,这是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绝非一般性的工作安排。
“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是口号说出来的,是大家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在“2020第二届腾讯中国益公司责任力年度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说。
如何实现?这就需要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张红宇认为,这是方向性问题,需要讲明。“巩固”“拓展”“转型”,张红宇提到三个关键词。
先说巩固。防止返贫是“十四五”期间要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要防止到2021年、2022年,甚至“十四五”结束之后,又出现新一轮的贫困现象,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再说拓展。中央《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们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拓展就意味着怎样把我们在脱贫攻坚的有效政策,从乡村振兴层面顺延下去,使我们在“十四五”期间,乃至到2035年,在城乡区域发展平衡方面取得显著的变化。
最后说转型。脱贫攻坚具有阶段性、特殊性,在乡村振兴这面旗帜下,我们的政策就有长期性、普惠性。如何把聚焦到部分群体、部分区域的相关政策向全国农村地区广泛地推展,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转型非常重要。
尹成杰提出,要从规划安排、乡村建设行动、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农村人才培养、应对风险挑战、乡村治理、组织领导等多方面搞好有效衔接,从而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新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铆足劲,加油干,续写乡村振兴的美丽华章。
(《人民周刊》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