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福建安溪:脱贫摘帽不歇脚 乡村振兴再出发

张锦川    2021-01-20 09:14:34    东南网

“精准扶贫”如一声春雷响彻在3057.28平方公里的茶乡热土上,惊蛰始而万象新,福建省安溪县谋实招、发实力、强实效,于2019年底实现全面脱贫,打造了小康路上的“安溪样板”。

2020年,120多万茶乡儿女,不负韶华。“从‘脱贫摘帽’这个全新的起点出发,茶乡人靠自己的骨头长肉,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安溪县县长吴毓舟掷地有声地说道。

 

电商“新引擎”

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走进“中国淘宝村”——尚卿乡灶美村,淘宝旺旺的叮咚声、物流卡车的轰鸣声、胶带缠绕的包装声此起彼伏,构成了灶美村独有的主旋律。

在安溪县尚卿乡,之前大部分的村民外出务工,目前已大部分返乡发展。这得益于当地藤铁工艺产业的发展,撑起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片天,让百姓看到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希望。

“这脱胎换骨的变化,全仰仗插上电商的翅膀。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在家里也能赚钱。”灶美村村主任李联桂介绍说,立足藤铁工艺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电商,引导村民上网冲浪,开辟出一条藤铁工艺家居用品销售的新路。短短几年间,全村308户人家陆续开了1150个网店,年销售额3亿多元。

“进入11月已经拿到了110多万元的订单,这两天预计还能卖100多万元产品,本月销售流水有望达到500万元。”日前,灶美村村民廖添良边接受采访,边将货品打包、装箱后,通过微信联系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取货。2009年结束在江苏的打工生活,回村开“夫妻店”做藤铁工艺品的廖添良,现已在泉州市组建了30多人的电商团队。

除了藤铁工艺产业借力电商插上腾飞的翅膀,位于虎邱镇的禾康好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借助电商平台,与当地贫困户结对子,签订供销协议,建立起紧密的产销关系,通过邮政电商平台、农行电商平台、微商城、益农信息社等多平台销售。平均日订单量高达8000笔,共帮助村民年销售农产品200多万元,惠及60多户农户。

据介绍,安溪县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引擎,以“基地+电商+扶贫”的模式成立了“稻蔬基地”“果蔬基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户种植贝贝南瓜、太妃南瓜、大米等农特产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安溪县坚持“造血”扶贫理念,以“互联网+”为抓手,创新多种模式,探索出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电商扶贫样本。按照“互联网+平台+扶贫”战略,安溪通过创新思路与模式,提高贫困人口“造血”能力,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自力更生。据统计,借助电商,安溪已先后带动全县246户贫困户创业就业,帮助贫困户增收764.34万元。

 

擦亮“生态底色”

扮靓了镇村的“高颜值”

在安溪县官桥镇仙都村,满山的果园、成片的绿树、淡淡的花香,美景处处的乡村,与城市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乡村已经成为“城市边的后花园,都市里的新农村”,城与乡之间走向融合共生。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安溪崩岗侵蚀的重灾区之一。为了整治“崩岗之痛”,安溪县按照崩塌程度、地理区位特点,探索出把崩岗侵蚀区打造成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土保持生态区和经济作物区等四种治理模式,共治理崩岗9856处。南翼新城利用治理崩岗整理出工业用地3600多亩,引进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湖里园、思明园、弘桥智谷电商园、旺旺食品等一批产业园区、项目,将“崩岗区”一下子变成了“聚宝盆”。

“昔日崩岗区,今朝‘花千谷’”,把仙都崩岗区整治成为花千谷景区,变“痛点”为“亮点”,便是崩岗治理方式之一。“安溪采取陡坡削平等方式,将仙都崩岗区平整为水平梯田。”安溪县水土办主任施悦忠说,考虑到单靠植树造绿,后续管护成本会过高,县里决定将平整过的仙都崩岗治理地,承包给专业园艺公司种植苗木花卉,并引入游乐场项目,开发生态旅游,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安溪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只要“绿色的GDP”。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安溪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石材行业全面退出,进而“腾笼换鸟”,按照“一步到位、抢占高端”的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建设了泉州芯谷安溪分园区、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湖里园、思明园、2025产业园、弘桥智谷电商园、藤云工艺园等一批现代工业园区。在招商选资中,安溪同样坚决把好“绿色关”,把“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严实实地挡在门外,将光电、生物科技、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科技、高品质、高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招入麾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安溪坚持产值和颜值一起抓,统筹布局乡村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激荡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强劲律动。

 

以乡风文明之“魂”

筑乡村振兴之“基”

“以前村里哪户人家办喜事,请客摆个几十桌很常见。”70多岁的长卿镇华美村王大爷说,以前办喜事,鞭炮震天响,现在基本上听不到鞭炮声。面对曾经令人绕不开、冲不出的“人情网”,茶乡人是如何破解的?

“长卿镇遍布经济能人,民间资本雄厚。如何将钱花在刀刃上,让钱花得更具意义,王氏草苑大宗亲的乡贤们作出有益探索。”安溪县长卿镇草苑大宗王氏宗亲理事王跃进说,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王氏宗亲每年可节约资金超6000万元,特别是每年的“佛事不办”一项,可节约资金近5000万元。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近年来,草苑大宗王氏宗亲理事会王跃进、王志强、王金川等理事,带头行动,将每年佛事不办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发展好了,才能为家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善举传开,众人纷纷拍手称快!

在宗亲会成员的动员感召下,众多王氏宗亲纷纷慷慨解囊,不捐庙堂捐学堂,先后帮助筹集资金1400多万元成立崇德中学教育发展促进会,1个中心学校及11个下属小学共成立了10个教育基金会,覆盖率80%以上,善款合计1000多万元,成为一方美谈。

同时,宗亲理事会还因势利导,引导宗族乡贤在公益事业方面比贡献、当榜样,华美省道308线复线、文坪安吉公路、长坑前坪公路等公益事业建设,王氏宗亲毫不吝啬,仅在当地公路提级改造项目上捐资就超500万元,捐献公益事业已成一股新风。2019年度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西溪村,建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基地,河道治理、人工湿地、厕所革命等总投资已达2000万多元,其中,乡贤捐款1200多万元,达60%以上,实属少见。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长卿镇。如今,在茶乡安溪,越来越多的乡镇和群众发出了“让‘面子’变成‘慈善’推动移风易俗”倡议书,承诺能免则免、能简则简,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做当地文明新风的引领者、倡导者、践行者:著名侨乡蓬莱镇30个村共向社会筹集资金1亿元,实现了“村村有慈善会”,每年资助困难群众1000多人次;工业重镇湖头镇向社会筹集资金建成全省首家镇级博物馆——“阆湖博物馆”,开馆至今,参观者近30万人次;茶叶重镇感德镇向社会筹集资金建成15个文化活动中心……一项项举措如春风化雨浸润到老百姓心里,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新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自信满满地表示,安溪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大力度发展茶乡县域经济,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奋力交出开局之年的好答卷,打造具有安溪特色的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富春山居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解决老问题 用上新技术
下一篇:阿布洛哈:跑好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