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巴中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49.9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脱贫过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岁末年初,走进农村,一起感受乡村的美丽蝶变,探访脱贫后乡亲们对更好生活的憧憬。
搬进新房子 发展新产业
长兴村村民安居乐业
走进通江县民胜镇长兴村水山包聚居点,硬化路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环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贫困户蔡江的新家掩映其中。
“搬进新房两三年了,这两年陆续买了洗衣机、冰箱、电视,还有干净的卫生间,非常方便。”蔡江说,“以前一家人住在土坯房里几十年,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居住环境别提多差了。”
转变发生在2016年,村上正式启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规划实施32户,针对该村群众住宅破旧且占地面积较大的现状,合理借助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政策,对拆旧的房屋及附属设施确定补助标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建新房的资金压力,保障和改善了村民的住居条件,切实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老年人住在这儿,前后有花园,路也好走,感觉非常舒适。”村民张道和说,“现在聚居点建有老人活动室和娱乐健身场所,老人之间可以互相照应,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终于实现了。”
安居方可乐业,安居方可发展。有了好房子之后,长兴村坚持产村相融、产居互动,围绕中心村、聚居点同步建设产业园区,通过政策引导、经济帮扶等措施鼓励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做到安居与发展并重,避免了新居“空心化”,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
“目前,村里发展有青花椒、葡萄、枇杷、青脆李、柑橘等产业,村民不但住上了好房子,还在产业园里务工,增加收入。”长兴村党支部书记曾广斌介绍,接下来,村里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品牌建设和拓宽销售渠道,力争让产业更兴旺、村民日子更甜蜜。
脱贫有人带 致富有干劲
龙台村能人领着乡亲续写新故事
几年前第一次见到李国成时,他刚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的医药费和巨大的债务压得他抬不起头,显得比同龄人苍老。如今,再见李国成,衣服穿得干干净净,脸上笑容灿烂,这还是原来那个贫困户吗?
“去年9月左右,我家5000多头生猪已经全部出栏。这段时间正在给猪圈消毒,为下批猪苗进圈做准备。”李国成说,没想到如今有这样好的日子。
2012年,李国成家属生病,同一年做了两次大型手术,掏空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还背上25万元债务。所幸,妻子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2014年,为照顾妻子,在广东打工的李国成回到老家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村里将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累累负债、重重困难,当过兵的李国成决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
2015年初,他叫回了在外打工的儿子,用儿子从厂里借来的4万元,搭建起380平方米牛棚,购回10头肉牛和1200只土鸡,“进军”养殖业。
“牛刀初试”,但收效甚微,“鸡、牛全部卖完,只赚了2万元。
做强做大养殖,资金周转是大问题。当地邮储银行给李国成贷款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一番精打细算,李国成用这笔钱购回50只猪苗,并将牛棚改成猪圈。2016年春节临近,第一批生猪出栏后,李国成又买回500只猪苗。有了产业支撑,李国成一家顺利脱贫摘帽。
一人富不算富。2017年,李国成又大胆承包了村子里闲置的土地,带领合作社社员规模种植道地药材,先后为8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25户村民创业致富。
“在李国成的带动下,我家也建了小养殖场,一年出栏100多只鸡。平时在他的养殖场干活,100多元一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陈龙朝感激道。
“附近村80%的贫困户都在他那里学到了经验,取到了真经,然后各自回去搞种植、养殖,干劲实足。”龙台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浩贤说,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像李国成这样的带头人,只有这样的带头人越来越多,农村才会有更多的人气和才气,才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如今的龙台村旧貌变新颜。12公里水泥路环绕产业园,200户村民居住的聚居点卫生又安全,李国成和全村乡亲正续写乡村振兴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