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就2021年涉民生案件执行相关情况作了通告。
经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石立介绍,涉民生案件主要包括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及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等案件。这些案件虽然个案的标的额相对较小,但每一个案件的执行结果都与普通人民群众的生计休戚相关,民生案件无小事。一直以来,涉民生案件的执行都是经开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重点工作。
2021年来,扬州经开区人民法院共计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998件,执结1839件,执行到位金额2.2亿元;执结违法违规用地案件3起,腾让清退土地17万平方米。其中涉民生案件执结209件,执行到位金额785.51万元。
涉民生案件立案后由专人跟进,立案之日就会开展全面的网络及线下查控,及时了解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车辆、不动产情况,第一时间对相关财产进行查封、冻结。立案一周内执行人员会电话约谈被执行人,了解被执行人还款意愿,针对其不同想法制定不同的执行方案。对于不能积极清偿的,会及时向这些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通知书,全面限制被执行人超出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费需求,为涉民案件开通绿色通道。
2021年以来,扬州经开区人民法院开展“假日行动”“凌晨行动”“夜间行动”等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10次,执结案件27件,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
对于案件标的额较大的涉民生案件,扬州经开区人民法院院积极探索“司法拍卖+互联网”新模式,引入专业网拍辅助机构办理辅助事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灵活采取在线直播、VR看样等方式,拓宽标的物展示维度,方便竞买人了解拍品情况,提升拍品吸引力,提高成交率和溢价率。
扬州经开区人民法院以人为本,加强涉民生案件的执行救助工作。对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涉民生案件,而申请执行人的生活又有重大困难的,积极开展对申请执行人的执行救助工作,努力保证其最基本生活需求。
石立表示,下一步,经开区法院将继续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要求、积极落实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注重执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进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迭代升级,探索建立“执行法官+社区网格员”机制,打通执行的通道最后关节,利用“铁脚板”有效提升案件办理效率。(杨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