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通城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践行社会治理新理念,高站位谋篇布局,把“一村一辅警”纳入禁毒工作网格化管控工作,全县185名驻村(社区)辅警积极开展禁毒宣传、信息收集、网格管控等工作,他们一肩挑多职、一岗显多能,既是全民禁毒“宣传员”、吸毒人员管控“网格员”,更是防毒工作“情报员”、打击毒品犯罪一线“战斗员”,全面打通了乡村禁毒工作“最后一纳米”,有效盘活了禁毒工作警力,有力守住了乡村禁毒“净土”,为美丽乡村、平安通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村(社区)禁毒工作“信息员”
据介绍,这185名“村警”来自各村(社区)优秀青年,他们对驻村(社区)人熟、地熟、情况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与村民“零距离”相处,对驻村民风社情“一脑清”,在开展禁毒宣传、涉毒人员管控和协助民警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工作中发挥了“前哨”的积极作用。
今年年初,马港镇在打击辖区吸毒人员犯罪工作中,依托村辅优势,每天组织村辅在21个村和1个社区开展涉毒可疑人员走访排查工作。2021年1月24日,该镇毛塅村和界上村辅警赵明志、赵任远二人经工作获悉,在两村接壤的山庄内有一群不明身份的社会青年经常在此集聚。他俩敏锐感知,迅速将情况报告派出所值班民警。凌晨2时许,一场缉毒战即刻打响,小赵二人配合民警秘密潜入在山庄,在二楼一包间内现场抓获吸毒嫌疑人11名,收缴吸毒工具若干。
该局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吴鲁海介绍说,今年来,185名“村警”通过入户走访、巡逻发现,共收集涉毒信息200余条。“‘村警’任务多样化,机动性强,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新型力量,局党委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村警”力量,将警力前置至村组,充分发挥村辅“前哨”作用,使警力拳头出击迅即”。
村(社)禁毒工作“宣传员”
法制安天下,法治润人心。在文明乡村、美丽乡村、法治乡村建设进程中,处处可见“村警”在田间地头,学校、屋场开展禁毒宣传的忙碌身影,他们将禁毒宣传触角延伸到村(社)每一个角落,引导村民知毒、识毒、防毒,全民禁毒如阵阵清风拂入每家每户,被村民喻为乡村最美“警”色。
北港镇枫树村胡家屋场人声鼎沸。星空下,驻村辅警徐昊鹏来到该屋场,向村民宣讲第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识毒防毒等知识,赢得现场掌声阵阵。
四庄乡五花村驻村辅警李凡写得一手好字,还有绘画特长。他经常带着自己精心手工绘制的禁毒宣传漫画和宣传标语,在冬日暖阳下,到田间地头向群众图文并茂地宣讲禁毒知识,获到广大群众点赞。
麦市镇是该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雁”,也是全国文明镇首批建设示范“窗口镇”。在“6.26”全国禁毒宣传日当天,该镇19名村辅联合中心戒毒社工在“月季庄园”“鸡笼山”等景区和集贸市场、企业单位、广场、车站、学样及1个社区18个行政村开展禁毒“摆摊”宣传,通过悬挂条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村民讲解常见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禁毒法律法规和防范毒品的措施,引导广大群众警惕毒品陷阱,自觉抵御毒品侵害,积极参与到打击毒品犯罪的全民行动中来,引导动员村民共同参与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掀起全民识毒防毒拒毒热潮。
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展示基地---大坪乡内冲村,是该县重点景区之一,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接待本县及外来游客千余人,该村辅警张震经常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来到“中华古瑶第一村”景区入口处,向游客宣讲毒品危害和防毒知识。
目前,该县185个行政村(社区)有吸毒史人员408人,通过村辅送法上门“一对一”宣传、“点对点”帮扶,已教育转化191人,12名吸毒回归人员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带头人。
“禁毒一线“战斗员”
“一村一辅”是公安警务向乡村社会治理延伸的触角。185名“村警”在开展禁毒工作中既当“信息员”“宣传员”,还是禁毒一线的“战斗员”。大多数“村辅”来自退役军人,他们不仅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纪律观念,还具备较强的战斗血性。该局采取“先训先用”方式,将“村辅”和村(社区)禁毒社工纳入年度禁毒工作警务实战必训课目,定期组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禁毒工作业务能力。
2020年7月,塘湖镇塘湖社区村辅吴开在辖区内开展禁毒宣传工作时,发现吸毒前科人员刘某有吸毒嫌疑,迅速报告塘湖派出所值班民警,并协助民警将其抓获。刘某到案后其拒不承认吸毒违法事实,吴开利用人熟地熟优势,通过与其谈心释法,最终刘某主动交代违法事实,并协助塘湖派出所一举抓获其上线贩毒人员郑某和程某,破获涉毒刑事案件3起,刑事拘留2人,强戒2人,社戒1人,铲除了毒瘤,为辖区治安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村一辅”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全县185个村(社区)反响良好。目前,已有11名辅警已被吸纳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通城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余亚林说。“‘一村一辅警’战略真正实现了警务工作前移、缓解警力不足、信息触角延伸、服务距离贴近、群众工作深入的良好效果,夯实了公安机关基层基础警务工作,在打赢禁毒人民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