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干警纪俊收到一条微信:“好的,十分感谢你的帮助,等我工地放假了,我马上就去准备这些起诉材料。”
事情是这样的:2019年,紫阳县红岩村村民余某受雇于老板姚某,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一家工地务工。工程完工后,老板姚某以有事着急回家为由,给余某打了一张工资欠条就消失了,后来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发微信催要欠款,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搪塞,时间久了,不仅把余某的微信给拉黑了,姚某电话再也打不通了。
因法律知识缺乏、诉讼能力欠缺等原因,这张久久要不来工资的欠条一直在余某心里如鲠在喉,直到他在家乡红岩村微信群里看到司法服务联络员纪俊发的消息“各位村民,如果生活中有法律方面的困惑,随时可以咨询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余某添加了干警纪俊的微信。“你好,我想在你这儿咨询一下,我原先在外头打工……”详细讲述完事情原委后,干警纪俊告诉他:“这种情况可以起诉,你可以到老板姚某户籍所在地法院或者你打工所在地法院起诉,需要老板姚某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电话或者地址),最好有身份证号,准备起诉状一式两份,你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欠条复印件一份。”
考虑到余某外出打工,专程去法院所在地奔波不易的实际困难,干警纪俊还贴心地告诉他:“如果你不方便专门去法院所在地立案,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中国移动微法院,选择你打工或姚某户籍所在地的法院,提交网上立案申请,具体操作,紫阳法院微信公众号之前有过讲解,你可以看看。”同时,纪俊告知余某后期如果诉讼中遇到困难,也可以随时咨询。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农民工“讨薪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因经济困难、文化水平低、诉讼能力缺乏等原因导致他们不懂如何提起诉讼。自“司法服务联络员”进驻村(社区)微信群开通以来,紫阳法院干警积极主动发现线索,指导农民工利用法律手段讨薪10余起,有效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董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