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镇江润州检察院:未成年人的事无小事

2021-11-16 17:00:00   

今年以来,镇江市润州区检察院持续深化“孩子的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狠抓“一号检察建议”落地落细,注重把握好“监督与配合”、“严惩与关爱”、“成长与指引”等关键问题,扎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织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治网。

注重监督和配合相统一

推动“一号检察建议”落地落细

镇江市润州区检察院主动沟通区教育局、妇联等部门,开展联合调研督导、以案促改等活动,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推动辖区18所学校严格落实“一号检察建议”要求。组织工作专班开展季度定期专项检查和点穴式抽查6次,全面核查学校是否建立预防性侵害制度,学校招录工作人员是否经过严格审查,是否招收有性侵害违法犯罪前科人员,全区学校均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并建立了管理机制。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坚持校内与校外同步,家庭与社会并重,创建“南山蓝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并入选镇江市2021年法治惠民实事项目。以此为抓手,组织检察干警下沉社区,联合教师、社工共同努力,引导孩子增强自我防护、推动学校加强校园防护、督促家长把握家庭防护、协调有关部门构筑社会防护,凝聚家庭、学校、行政、司法各方保护力量,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检察长等院领导定期向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分管检察长定期将一号检察建议监督情况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有力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思想共识和工作质效。

注重严惩和关爱相统一

最大限度减少犯罪给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

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对性侵未成年人及拉拢、诱迫未成年人参与有组织犯罪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从严追诉、从重提出量刑建议,从严掌握不捕不诉、减刑假释标准,在检察环节形成打击犯罪的威慑力。去年以来依法承办相关案件4件。选配优秀检察官牵头设立未检专门办案组,配备了沟通能力、亲和力强的女干警,引进高水平心理咨询师协助工作,拉近与被害人的心理距离。采用温馨、童趣的装修风格设置未检工作区,缓解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压力。编制检察关爱计划,主动协调教育、民政、司法等职能部门,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身心康复、生活安置、复学就业、法律支持等多元综合救助,帮助其及其家庭摆脱困境。今年以来,共为12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协调民政、街道为4名困境未成年人落实每月1000余元的生活补助,并为2名未成年人发放司法救助金近2万元。

注重成长与指引相统一

聚焦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集中发力

该院聚焦成长困扰实施专业指引,与省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所开展共建,联合组建工作专班,以未成年人成长为主线,聚焦校园欺凌、沉迷网瘾、暴力行为等共性问题,编写《青少年不良行为自我预防手册》,梳理出“守护家园”“爱财有道”“止戈为武”等十个专题,按照预防目标、核心提示、案例解析、预防方法、阅读思考的层次逐项解析,引导未成年人带着问题参与探讨、针对困惑具体指引、提供方法系统指导。今年以来,在实践试点的回龙社区,已为社区143名未成年人进行系统梳理,根据身心特点、成长轨迹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制定个性化健康成长方案。及时纠正不良陋习,前置违法风险防控,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工作经验,在全区逐步推开。

同时,该院聚焦案后深层问题助力市域治理,结合办案,针对辖区内宾馆、酒店、旅馆等住宿场所暴露的入住安保、卫生安全等方面问题,牵头召开宾馆相关问题行政公益诉讼诉前“圆桌会议”,推动全区旅馆行业规范管理。推动区公安分局开展旅馆业整治,在治安管理等方面完善制度,签订旅馆业诚信经营承诺书。推动区行政执法局和区卫健委针对旅馆行业卫生许可证过期、工作人员健康证办理不合规问题开展调查核实,严格落实《卫生许可证》规范办理。推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无营业执照(未过户)、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问题调查核实并整改到位。

该院还聚焦法治意识常态化培养问题,以法治惠民为引领,有序融合“检察官进网格”“法治副校长”专项工作,跨部门、跨条线动员更多的检察干警投身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今年以来开展菜单式法治教育30多次,赠阅“看图说话——我守法”童趣版法治读本200余册,以未成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解宣传法律知识,取得良好成效。

下一步,镇江市润州区检察院将积极立足“风险——需求——响应”机制,前移未成年人法治保护关口,主动延伸检察职能,立足未成年人检察和社区矫正检察业务,在临界保护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深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李红根 焦惟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寻求争议最优解 架起“官民和谐”桥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