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高宗余:用不断创新演绎建桥人生

2021-12-29 15:14:38    科技日报

他长期坚守在桥梁科研、设计、施工一线,从事桥梁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几十余年中,黄冈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郑州黄河大桥、平潭跨海大桥等50余座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成为他建桥生涯中的一颗颗明珠。

凭借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多塔缆索承重桥梁、跨海大桥设计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大桥院)总工程师的高宗余。

1985年,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桥梁专业毕业后,高宗余进入中铁大桥院。1990年,26岁时开始参与武汉长江二桥的设计工作,负责力学计算。时隔20多年,高宗余当时编写的“斜拉结构软件系统”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高宗余的建桥人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1998年,34岁的高宗余带领团队刻苦攻关,设计出的主跨达605米的福州市青州闽江大桥,在当时全球结合梁斜拉桥中位居第一。团队用一年时间设计出精确计算软件,为大桥节省钢材20%,节省资金3000多万元。

此后,他又设计了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开创了“预制、整体、工厂”的新型建桥法,及首次将钢桁梁设计成独特的倒梯形,创下世界特大型桥梁通行速度的新纪录……

“创新的目的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不断进步。”在不断的实践中,高宗余凝练出这样的设计理念。

新世纪,随着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高宗余又开始涉足高铁大跨度桥梁,书写着桥梁生涯中新的里程碑。

“上面跑汽车,下面跑火车”,公铁两用这种桥结构难度远大于普通的公路桥。为实现经济合理,结构合适,受力完美的桥型,高宗余力排众议,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方案——当时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上采用三索面、三主桁的方案。与传统的双索面结构相比,这种方案节省用钢3330吨,铁路和公路桥面高度降低1米,两岸引桥也可相应降低高度、缩短长度,节省工程造价1.1亿多元。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收获了无数“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在2010年6月,荣获了第27届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大奖,这是桥梁“诺贝尔”奖,每年全世界评选一座。2014年,武汉天兴洲大桥“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冯静:远征“难抵极”的中国姑娘
下一篇:川西冰雪邮路上的“温暖信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