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赵久然:“玉米团长”的玉米经

2021-12-27 10:23:08    中国青年报

“和玉米打交道是我的工作,我和我的玉米科研团队不断进行玉米科技创新工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说,他微信和微博的昵称都是“玉米团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赵久然的办公室里看到很多玉米,他说:“我喜欢玉米,玉米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近日,赵久然团队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品种‘京科968’的培育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除了“京科968”,还有他们选育的“京科糯2000”“农科糯336”“京科青贮932”等100多个品种,也在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众多农户节本增效、提质增收的利器,也成为全国很多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谈到“京科968”的培育和研发,赵久然有一肚子话要说。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种业巨头纷纷参与中国市场竞争,世界500强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的的玉米品种“先玉335”,迅速在中国市场抢占份额,播种面积越来越大。“当时,国内很多育种人员模仿国外的品种进行培育。在我看来,模仿只能跟随在别人后面,必须探索出一个新的杂优模式选育出新的突破性品种,才有可能超过别人。”赵久然说。

2001年,赵久然带领的玉米团队刚成立不久,仅有几名科技人员和少量经费,要想在玉米育种领域有一番作为,谈何容易?“当时没有固定的育种基地,我们就临时租了一块地。要将国外种质和国内种质两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即利用国外种质的‘高产优质’方面的优势,再结合国内‘黄改系’玉米种质在‘多抗广适’方面的优势,形成新的杂交模式。”赵久然说。

十年磨一剑。赵久然团队选育的“京科968”杂交玉米品种利用“高密度、大群体、严选择”的自交系选育新方法,经过多年南繁北育的选择和测试,培育出优良的母本和父本自交系,再按照创新的杂优模式组配出“京科968”杂交种。从2001年选材培育,到2011年新品种正式通过国家审定,团队用了整整10年时间。

2013年,赵久然根据苏家峪村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在村里试验种植了玉米新品种“京科968”。

“村里干部宣传‘京科968’这个玉米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还有耐干旱、耐瘠薄等优点,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这个品种。”苏家峪种地大户王银保高兴地说,“没想到,‘京科968’的亩产量比我过去种过的玉米多了300多斤,玉米粒更压秤。我的13亩地全种‘京科968’,虽然遇上了干旱年,亩产也能在1600斤以上。第一年种这个品种一下子多卖了两万多元”。

为了实现育种效率和质量的双赢,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7家种子企业,共同组建了1+7联合推广联合体,多方发力,实现对“京科968”快速大规模产业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从2011年到2021年又是一个十年,“京科968”连续多年每年在国内的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累计超过1亿亩,在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以及制种方面都超过了国外品种。

除了“京科968”,“京科糯2000”等品种也受到农民的欢迎。据统计,20年来,赵久然团队培育出100多个优良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对于玉米来说,高产就是硬道理。”赵久然说。仅“京科968”一个品种就增产100多亿公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赵久然看来,理论联系实践,为生产服务,是自己多年来所遵循的原则。“我很多课题不是从书本上找,而是结合生产需要、产业需求,来找到研究方向的。”

2015年,农业部开始实施主要农作物分子身份体系构建。2017年,由赵久然牵头组织全国近30家单位申报的主要农作物分子身份检测技术与应用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目前在原有的SSR-DNA指纹库基础上,又构建起两万多个玉米品种的SNP-DNA指纹库,相当于为两万多个品种建立了新一代分子身份证,将品种鉴定化繁为简,为玉米种子质量检测、品种管理、品种权保护、侵权案司法鉴定、企业维权、农业科研教学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赵久然把这看作是“科研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脚踏实地 兴村富民
下一篇:姚六一:社区里的“平安管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