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利川巧姐”潘晓辉:传承非遗技艺, 带动2000余人增收致富

潘荷花    2021-12-17 20:33:38   

“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把喜欢当事业。”这句话用在潘晓辉身上最为贴切。作为湖北利川飞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负责人的她,不仅将从小就痴迷的草编手工变成了全身心经营的事业,而且因为她的传承和带动,这项之前少有人问津的利川非遗技艺,如今正在利川乃至整个恩施州寻常百姓家流行起来,也成为利川返乡人员、留守妇女等群体2000余人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2021年,潘晓辉带着她的“巧姐草编”项目参加了湖北省第四届“工友杯”职工双创大赛,虽止步于复赛,但她仍感觉收获不少。“提升了知名度,项目的发展目标更清晰明确了。她满怀憧憬地说。“不忘初心,希望利川草编技艺能走出恩施,走向全国,也希望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助力国家的乡村振兴尽一份力吧!”

 

 

民宿老板变身“草编巧姐”传承非遗技艺

今年49岁的潘晓辉打小就喜欢做手工。“小时候没啥玩具可以玩,妈妈就经常用草编玩具给我们玩!”在潘晓辉眼里,做英语老师的妈妈是一位能人,那些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草经妈妈的巧手,一忽儿功夫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蜻蜓、蝴蝶、小狗和小猫等等。她也慢慢承继了妈妈的“手巧”,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草编。

上学、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到后来辞职创业做民宿老板,潘晓辉闲暇之余都喜欢用草编织东西。“用玉米叶、稻草、藤条、松果等编些花篮、篓子、杯垫或者一些墙上的挂饰。”她把这些草编作品摆到她的民宿里做装饰品,没想到经常被客人询价并要求购买。

“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客人看到我用稻草做的草凳,非要买走,说看到它就想到了去世多年的爷爷,因为爷爷小时候做的草凳和它一模一样。”潘晓辉当即就把草凳送给了客人。

这之后,潘晓辉还专门拜利川市草编非遗传承人谭立祥为师,使自己的草编技艺更加精进。“想把这个非遗技艺传承下来。”她又成立了“利川巧姐”团队,团队成员从她1人发展到如今600多人。2017年她开始向利川更多的民宿老板免费教授草编技艺,也在自己经营的民宿里专门开了草编体验工作室,让有兴趣的客人来学习和体验。利川旅游旺季的时候,潘晓辉的民宿接待总量有四五千人。让她尤其欣喜的是,越来越多人和她一样,喜欢上了草编。

带动2000多返乡人员、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

诸多原因所致,2018年潘晓辉结束了民宿经营。“后来在疫情期间,恩施州妇联邀请我上网课,线上传授草编技艺。”她介绍说,上课的效果非常好。潘晓辉此时下决心将草编当事业来做。解封后,她随即成立了利川飞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与利川市人社局合作,专门进行草编技能培训。

今年50岁的宋仕平就是潘晓辉带出来的第一批学员,如今她已是利川飞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授课老师,经常受邀到利川其他职业技能学校教授草编技艺。“除了代课之外,我经常做些草编作品卖。”宋仕平说,她在利川柏杨坝镇网红街开了家卖日用品的小店,她把自己编织的颈椎枕、水果盘、车垫等草编作品放到店里试卖,没想到销售得非常快。

“一个月可以赚4000多元吧!”宋仕平高兴地说。她说原本只是去学着玩,没想到潘晓辉传授的草编技艺成为家里增收的主要途径。宋仕平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已经硕士研究生毕业,老三正在兰州大学读研。为了供三个孩子读书,她和丈夫十几年来曾辗转江苏、浙江、北京和新疆等多地打工,长年的劳累对丈夫的身体损伤较大,如今丈夫在家休息。“做这个不用离家,收入也不比外面打工差。”宋仕平知足地说。

61岁的舒作香也是如此。之前和丈夫一直在江苏打工,2018年回利川带孙子。“参加了潘总的两期培训,我的草编技术得到了她的肯定。”舒作香也成为利川飞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授课老师。“讲课费、卖草编作品,每个月少则三千多元,多的时候有五六千的收入。”谈及潘晓辉对她生活的改变,舒作香言语间充满感激之情。“不耽误照顾家人,这个岁数了还能赚钱贴补家用,这还不高兴啊!”

除了依托自己开办的学校,潘晓辉与恩施十几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开展培训,已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带动了2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返乡人员和留守妇女比较多。”既传承了利川非遗草编技艺,又帮助越来越多的乡亲增收致富,潘晓辉如今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

因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潘晓辉受到省市多个部门的肯定和表彰。2019年被湖北省妇联女企业家协会授予“最佳公益传播奖”,恩施市妇联授予“致富带头人”,2021又荣获湖北省妇联女企业家协会授予的“巾帼红旗手”。

坚持做公益30年,无偿资助贫困学生20余名

熟悉潘晓辉的人都知道,她还有另一个称呼“潘妈妈”。从刚工作那会儿开始资助学生至今,30年从未间断过。

潘晓辉坦承,19岁那年刚进入恩施一家职业技术学校上班,有天碰到一位学生的父亲来学校给孩子送东西。“印象特别深,当时他穿了一双满是洞的解放鞋。”后来她才知道,这位父亲是从宣恩家里出发,走了一整天才到恩施,鞋子都走破了。心地善良的潘晓辉看不过眼,赶紧跑到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一双球鞋给这位父亲。当看到衣衫破旧的女儿出来迎接父亲时,潘晓辉当即决定资助这个孩子。“那是1990年,我一个月工资83.5元,每个月拿出20元资助两个孩子,10元给这个孩子,另外10元资助她的一个同学。”

而这样的善举一坚持就是30年,被资助的孩子都亲切地喊潘晓辉“潘妈妈”。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个被资助孩子的父亲得了“肌无力”,潘晓辉开4个小时的车专程去看这位父亲,并向他承诺一定会资助到孩子大学毕业。潘晓辉没有食言,从孩子上高一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这个孩子很争气,后来考上中南政法大学,现在做律师。”

谈及为何要做公益,潘晓辉淡然地说:“没想那么多,我们恩施这边原来贫困孩子多,只是及其所能做点好事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张华荣和他的华坚鞋城
下一篇: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