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尔七,原名沈庆炬,1914年出生于福建晋江。
1930年,沈尔七前往菲律宾谋生。他白天工作,晚上参加菲律宾华侨总工会属下的青工俱乐部活动,积极接受进步思想,在工运中表现出宣传、组织的才能。
“九一八”事变后,沈尔七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和马尼拉华侨学生一起创办宣传抗日救亡的文艺刊物《旗声》。1934年,沈尔七被推选为菲律宾华侨总工会组织部长,负责建立基层组织、发动工人。1936年初,他又参与在菲律宾华侨中组织成立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简称“民武分会”),并被推举为秘书长。该会是当时旅菲华侨中最大的抗日救亡团体。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沈尔七主持出版该会会刊《民族战斗》,撰写多篇战斗檄文,呼吁团结抗日,一次又一次吹响了抵御外敌的号角。
陪伴沈尔七革命生涯的钢笔,藏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1938年初,沈尔七率领由华侨青年组成的“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回国参战,编入张鼎丞、邓子恢等领导的新四军二支队,这是新四军中的第一支华侨队伍。该支队后改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队伍随军一路到达皖南,接收军政训练。后沈尔七奉调至新四军政治部下属的民运部(处)工作,在皖南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和1940年,为进一步扩大新四军影响,更广泛地争取海外侨胞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沈尔七受组织派遣,两度返回菲律宾开展宣传动员活动,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在沈尔七的感召带动下,又一支菲律宾华侨热血青年组成的抗日队伍毅然追随他回国参战。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沈尔七无暇顾及家中。1938年5月,他在皖南接到母亲的信后,写了一封回信:“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未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惟今如不抗日救国,民众将永无翻身之日,故儿愿牺牲一切,奋斗到底……”笔墨之间饱含血脉亲情,又充满革命斗志,表现了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豪情壮志。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沈尔七再度从菲律宾回国,进入广东省东江游击区,投身抗日战场,历任东江抗日游击纵队第二中队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与成中队”(为纪念何与成烈士命名)指导员。1942年,沈尔七因负伤并积劳成疾,染上肺结核住院治疗。同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趁新四军主力转移之机偷袭了他接受治疗并兼任政治指导员的铁岗医院,残杀数十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制造了“铁岗事件”。面对数十倍的敌人,沈尔七临危不惧,为掩护其他伤病员撤退而不幸中弹身亡,时年仅28岁。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从1930年离家到1942年牺牲的12年间,沈尔七三度归国抗战,迫于严酷的战争环境,他未能踏入家门一次。他写下的那些抗日救亡的战斗檄文,激发鼓舞了无数海外华侨同仇敌忾抗日斗志;他那封充满家国情怀和革命激情的信笺,彰显了共产党人牺牲小家为大家、舍身为国的崇高精神;他用短暂的青春与生命践行了“为光明事业努力”的誓言。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