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沈尔七——

三度回国抗战的华侨烈士

2021-12-10 09:48:43    人民日报海外版

沈尔七,原名沈庆炬,1914年出生于福建晋江。

1930年,沈尔七前往菲律宾谋生。他白天工作,晚上参加菲律宾华侨总工会属下的青工俱乐部活动,积极接受进步思想,在工运中表现出宣传、组织的才能。

“九一八”事变后,沈尔七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和马尼拉华侨学生一起创办宣传抗日救亡的文艺刊物《旗声》。1934年,沈尔七被推选为菲律宾华侨总工会组织部长,负责建立基层组织、发动工人。1936年初,他又参与在菲律宾华侨中组织成立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简称“民武分会”),并被推举为秘书长。该会是当时旅菲华侨中最大的抗日救亡团体。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沈尔七主持出版该会会刊《民族战斗》,撰写多篇战斗檄文,呼吁团结抗日,一次又一次吹响了抵御外敌的号角。

陪伴沈尔七革命生涯的钢笔,藏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1938年初,沈尔七率领由华侨青年组成的“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回国参战,编入张鼎丞、邓子恢等领导的新四军二支队,这是新四军中的第一支华侨队伍。该支队后改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队伍随军一路到达皖南,接收军政训练。后沈尔七奉调至新四军政治部下属的民运部(处)工作,在皖南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和1940年,为进一步扩大新四军影响,更广泛地争取海外侨胞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沈尔七受组织派遣,两度返回菲律宾开展宣传动员活动,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在沈尔七的感召带动下,又一支菲律宾华侨热血青年组成的抗日队伍毅然追随他回国参战。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沈尔七无暇顾及家中。1938年5月,他在皖南接到母亲的信后,写了一封回信:“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未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惟今如不抗日救国,民众将永无翻身之日,故儿愿牺牲一切,奋斗到底……”笔墨之间饱含血脉亲情,又充满革命斗志,表现了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豪情壮志。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沈尔七再度从菲律宾回国,进入广东省东江游击区,投身抗日战场,历任东江抗日游击纵队第二中队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与成中队”(为纪念何与成烈士命名)指导员。1942年,沈尔七因负伤并积劳成疾,染上肺结核住院治疗。同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趁新四军主力转移之机偷袭了他接受治疗并兼任政治指导员的铁岗医院,残杀数十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制造了“铁岗事件”。面对数十倍的敌人,沈尔七临危不惧,为掩护其他伤病员撤退而不幸中弹身亡,时年仅28岁。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从1930年离家到1942年牺牲的12年间,沈尔七三度归国抗战,迫于严酷的战争环境,他未能踏入家门一次。他写下的那些抗日救亡的战斗檄文,激发鼓舞了无数海外华侨同仇敌忾抗日斗志;他那封充满家国情怀和革命激情的信笺,彰显了共产党人牺牲小家为大家、舍身为国的崇高精神;他用短暂的青春与生命践行了“为光明事业努力”的誓言。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半辈子跟“危险”打交道,这位院士有点“疯”
下一篇:初心如磐终不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