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明广:擅“钻”蝇头蜗角寻铁证
王明广,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从事刑事技术工作21年,他累计勘查案件现场6200余起,其中重大案件现场600余起,2021年3月被评为“江苏公安十佳刑警”。
“只要是犯罪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我们就要穷极手段去发现、收集、分析,哪怕是纤毫微尘都能成为定罪量刑的铁证。”王明广一直对自己的工作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12月18日清晨,淮安区马甸镇87岁老太徐某被发现落床身亡。原以为是意外事故,没想到在入殓时其家人却发现徐某头部有致命伤,遂报警。但此时,原始案发现场早已被破坏,现场勘查遭遇瓶颈。
王明广分析,犯罪嫌疑人夜间作案,肯定是摸黑行动。于是,他趁夜反复在第一现场的狭小房间里,一次一次模拟“犯罪的经过”,归纳了160多种可能的现场作案过程。又将全屋家具物品全部拆解分装,提取了2000余份现场检材,一寸一寸进行筛查检验。经过昼夜奋战,终于在床框内侧发现了一处可疑的DNA痕迹。
“即便是搬床也不会触碰到这个位置,我当时推测肯定是嫌疑人摸黑探路时留下的。”靠着这弥足珍贵的检验结果,警方很快比中犯罪嫌疑人葛某。
经查,葛某当夜摸黑潜入徐老太房间行窃,被发现后,仓皇之下用钝器将徐老太杀害,并伪装成坠床身亡的假象。从报案到破案,王明广和战友们奋战了12个日夜,为死者讨回了应有的公道。
蝇头蜗角是战场,方寸毫厘显真功。王明广不仅是微量痕迹物证的专家,也是电子物证领域的行家里手。
就在今年1月下旬,基层办案单位请求淮安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电子物证室恢复一块与案件侦破有重大关联被损坏的硬盘,这根难啃的“硬骨头”被送到了王明广的操作台前。“当时硬盘无法通过更换普通零件来复原,只有更换整块控制板才有可能恢复历史数据。”王明广一头扎进电子市场,在各种二手电脑摊、电子产品维修门店寻找同批次的控制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天的寻找,王明广终于在一台废旧电脑里抠出了一块控制板,成功修复损坏的送检硬盘,导出的数据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线索。
王明广不但能战好学,还勤于总结。多年来,他先后撰写了数十篇有关现场勘查、痕迹检验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专业论文,仅在《刑事技术》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就有9篇,其中一篇英语论文,还被国际“工程索引数据库”(E1数据库)检索收录。他先后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通过了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在2019年度全省刑侦电子物证练兵竞赛中斩获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王牌刑警”。
“中学课本上有篇古文叫《核舟记》,记载匠人们能在小小的桃核上刻出丰富的人物、景观。其实我们的工作也差不多,我们就是警营里的‘微雕’匠人。”谈及微量物证检验,王明广以古人作比,自有一套心得。
在这项工作中,最令王明广自豪的还是自己曾经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超乎常人的毅力,将微量物证痕检精度提升了一个量级。
2014年,涟水县城区盗窃电动车电瓶案件高发,群众反响强烈。9月30日,犯罪嫌疑人厉某在偷窃时被公安机关抓获,他却自恃现场证据不足,依旧百般抵赖。
王明广立即对厉某车内缴获的铁钳和被盗电瓶车铜丝断口开展痕迹检验。然而铜丝横断面直径只有0.2毫米,是3根头发丝的宽度,和当时业内公认的最低1至2毫米形象痕迹鉴定最小限定值精度,几乎差了一个数量级,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偏爱较劲的王明广,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单位的痕迹显微镜室内,对铜丝截面反复拍了1100多张照片,进行了8300余次细致比对,最终找到关键关联点,将铁钳刀口与铜丝断口比对成功。
“他一干就是28天,眼药水都用掉好几瓶,经常从痕检室出来,表情都是僵硬的。”回忆起王明广办案经过,同事张利民记忆犹新。
正是凭借这一关键鉴定结果,法院结合其他线索认定了厉某盗窃作案60余起,以“零口供”判处厉某有期徒刑3年6个月。这一成功案例引起了业内专家的关注,因为王明广的这一鉴定成果让形象痕迹鉴定从过去的毫米级,突破到了百微米级,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王明广是我们单位的学霸,不仅善于总结提炼,还不吝分享经验,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卢磊说。
“王明广工作中有思路、肯吃苦、不畏难,攻破了一系列大案、要案、疑案,是支队细微痕迹物证、电子物证的双料王牌。”淮安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陈明中说。
“敬畏生命,人之大德。将凶手绳之以法,是对死者最后的尊敬!”毕业自江苏警官学院痕迹检验专业的王明广,正是以这样“专”的能力、“钻”的精神,累计参与勘查、检验命案达300余起。特别是面对性质不明的“非正常死亡”案件,他始终按照“命案标准”开展勘查,突破了多起“隐藏命案”,还受害人以公道。
在王明广的工作中,大海捞针是常态,知难而上是心态,不分昼夜是状态。同事们笑称他就是台“人肉显微镜”,每天“针尖上找证据”。他却说自己只是好琢磨、有耐心,把刑警本职工作做好,不放过一个罪犯,不冤枉一个好人,为老百姓守住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