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豫东平原的早晨越发寒冷。凌晨4点多,天还没有亮的意思,50岁的卢文建就拄着盲杖,沿着麦田旁的小路走向学校。作为商丘市虞城县站集镇第三初级中学的历史老师,他本不需要来这么早,但三里多的路程,他走得并不慢,为的就是早一点听到学生读书的声音。
“妻子和学生成了我的眼睛”
“快板一打响连环,各位朋友听我言:一百七十万年前,元谋古人在云南。北京西南周口店,两种古人先后现……”卢文建手持快板唱了一曲中国简史,教室内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算起来,他手中的那副快板已经“工作”了26年。
19岁那年,梦想成为一名教师的卢文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商丘师专,毕业后,他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走上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作为教学新兵,他兢兢业业,熬夜备课是家常便饭。1994年10月,因为发高烧加上用眼过度,他的右眼视网膜脱落,手术后又很快复发,直至完全失明,而左眼也仅剩0.01的视力。
“医生劝我放弃教学,说再教下去,恐怕连这点儿视力也保不住了。”卢文建回忆道,身为老师却看不清课本,眼前的漆黑似乎也在宣判自己教学生涯的提前终结,年轻的他一度万念俱灰。
相识不久的女友张九英赶来看他,他却怕耽误对方,表明了分手之意。没想到,女友看中了他的人品,不忍离开,很快便嫁给了他。她鼓励卢文建,说可以帮忙读课本,争取不耽误教学。
学生们也围过来看他,用卢文建讲过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贝多芬的故事鼓励他,“他们能做到,您也能做到的,我们来给您读书,您就继续教我们吧!”
面对这些真诚的鼓励,他重拾信心和勇气,“为了学生,试试吧。”
一遍、两遍,最多三遍,妻子读完,卢文建就能把大概的课程内容复述一遍。希望,有了。
重回教室的第一节课,他记忆犹新,那些熟悉的掌声回来了,学生们依旧围着自己问这问那,他眼中剩余的微光似乎亮了一些。
从此以后,在妻子和学生们的书声朗朗中,卢文建开始了“借眼”备课的教师生涯,一转眼就是27年。
扑克牌、快板、粉笔成为“教学三宝”
“我喜欢听学生们读书,即使没有我的课,我也会来这么早。”在尚未完全暖热的教室里,卢文建来回踱步。
“学校特许我不用写教案,但是我心里得有教案。”卢文建说,一堂课,怎么设计开头,中间穿插什么故事,怎么处理结尾……这些都需要在脑海中提前梳理出来。
“现在年纪大了,记忆力有所减退,别人备课一个小时,我却需要好几倍的时间。”虽有很多学生主动报名,但卢文建担心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只有在课间、早读等非上课时间,他才会让学生轮流协助他备课。此外,手机里的读书软件也开始帮得上忙了。
办公室内,九二班的学生林露莹正为卢文建读期中考试题,“给卢老师读书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情,即使每天读都不会厌烦。”
在九年级学生尹晓晓看来,卢老师教会了她,就算生活对自己再残酷,也不要放弃。
由于眼疾,卢文建无法看清每一位学生,他便用扑克牌抽签的方式,随机点名提问。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他还将教材内容编成顺口溜和快板书,在课堂上唱出来,独特的“快板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黑板下面,他练习书法的粉笔灰层层堆积;操场上,他和学生一边散步,一边聊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么多年来,先后有4千多名学生为他读书,他对此心存感激。他的历史课,成了当地的名牌优质课,更有不少学生在高中毕业以后考入了名牌大学。毕业生们写给卢文建的信中,字里行间是无尽的感谢和敬意。
厄运再次袭来,他坚持帮学生追梦
今年3月,厄运再一次袭来,妻子张九英查出了癌症。但在课堂上,他依旧面带笑容,唱快板、讲故事。
课余,他用心照顾妻子,鼓励她要有信心、有勇气战胜病魔……就像27年前,妻子在一旁鼓励他那样。
多年积蓄、多方借款,陆续被投入治疗,山海般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
一些卢文建教过的毕业生听说后,给他转来慰问金,被一一谢绝。有大病众筹平台的工作人员建议他筹款,也被婉拒。“我能自己想办法就不靠别人。”卢文建说,天无绝人之路,与其痛苦难过,不如积极面对。
病床前,他为妻子唱快板解闷,请假结束后,他又匆匆赶回学校。
“同为老师,我理解他为什么离不开讲台。”尽管面对如此困境,妻子总是提醒他别耽误了学生上课。
是的,他爱课堂,喜欢和这些单纯质朴的学生们在一起。作为乡村教师,他深知农村孩子坚持上学的不易,为了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他自掏腰包设立“助梦奖”,几块、几十块、几百块不等,让学生尝到进步的甜头。每一次大考小考,“助梦奖”的发放没有中断,直到今天。
天气预报显示,新一轮降温天气又将光临虞城,站集镇三中的大门口,麦田里的绿意却越发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