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我愿意进入隔离点工作”

康劲    2021-11-08 16:02:12    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在兰州市124个集中隔离点,9000多人接受集中隔离。为扎牢防线阻止交叉感染,妥善安排隔离点人员生活,有人选择进入隔离点工作。

“今天还行,我走了1万多步,这会儿正和老伴视频呢……”听到房间里传来这句话,身穿防护服,正在走廊做消杀工作的林伟脸上露出微笑,随后又继续向前一路喷洒药水。

这里是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一处集中隔离点。10月18日以来,兰州市共启用124个集中隔离点、11534间房,共有9288人接受集中隔离。

面对集中隔离点的高风险人群,如何扎牢防线阻止交叉感染,妥善安排集中隔离点人员生活,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道“必答题”。

 

来这里,从告别紧张惶恐开始

在房间里说话的夏奶奶,是兰州市七里河区光明苑小区居民。10月20日,光明苑小区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随即整个小区进入封闭管理状态。10月22日上午,小区又有新增病例,居民们接到通知,所有人必须居家隔离。当天下午,再次接到通知:全部集中隔离管控。

那天,小区居民自觉保持“安全距离”,排成一条长队。“有人来的时候拉了行李箱,有的就拿个随身小包,以为住一两天就结束了,没想到一住居然十多天。”七里河区妇幼保健院派驻隔离点的医生林伟说。

在林伟看来,能一直安安稳稳住在这里就是最好的结局,“每天都要做核酸检测,有人可能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变为疑似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被立即转移到指定医院。”

夏奶奶的老伴和儿子去了外地,年过七旬的她一个人在家,赶上这波疫情,去隔离点前不免紧张担忧,甚至一度惶恐。但来到这里后,她看到医生、民警、清理员每天有条不紊地工作,所有隔离人员生活有保障,一颗心安定了下来。

“早晨吃鸡蛋牛奶、中午有鱼有肉,晚餐也不重样儿,垃圾还有专人清扫,生活保障不错,你们辛苦了……”一天晚上,夏奶奶拨通值班室的电话,表达谢意。

接听电话的是兰州公安局七里河分局西站派出所民警张铭,他还记得当听到夏奶奶说到那句“辛苦了”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需要对确诊病例的密接者进行安全隔离观察,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曾部署要求,10月底前,各地要按照每万人口不少于20间的标准,改造一批符合要求的集中隔离场所,建立备用集中隔离点清单和预备医护人员。但是很多地方尚未完全准备就绪,新一轮疫情就扩散开来。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我愿意进入隔离点工作。”当得知集中隔离点需要人手时,兰州市城关区农业综合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昊主动请缨。

10月27日,李昊和同事进驻隔离点,与5名酒店工作人员一同开展医疗、安保、消杀等准备工作;28日,4位定西市通渭县支援兰州的医护人员到达隔离点;29日,隔离点开始接收隔离人员,当天共有100余名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入住。

“除了负责隔离人员的饮食起居、心理疏导、健康监测外,我们还承担着隔离区的消杀、垃圾处理等任务。每天凌晨2点左右结束工作,但是没有人叫苦喊累,各项工作都有序进行。”李昊说。

“我们拉了一个微信群,随时回应隔离人员关于住宿、饮食、健康等方面的疑问和诉求。”李昊说,及时了解隔离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疏导非常重要,“我们尽己所能确保隔离人员平稳安全度过医学隔离观察期。”

 

任何病毒,也无法阻挡温暖的人心

在兰州市榆中县第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4名工作人员每天至少要穿3到4次防护服进入隔离区,为隔离人员递送饮食和生活用品、监测体温、询问身心状况、做好观察记录……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处处涌现着人心的温暖。

“餐食已送到门口,请各位自取慢用。”吃饭时间,工作人员准时将饭菜放在隔离人员门口的椅子上,随即在微信群发布信息,提醒用餐。隔离房间门外还有另一把椅子,专门用于放垃圾,垃圾装入两层医疗垃圾袋后,由工作人员放入一楼的专用垃圾箱。

李志娟是甘肃通渭县人民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士,10月28日,她来到兰州市区一集中隔离点,做核酸采样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李志娟和同事分楼层、分阶段对100余人逐个进行核酸采集,一趟下来,要花好几个小时。

“让我感动的是,这里从两岁的小朋友到80多岁的老人,都积极配合,核酸检测进行得很顺利。”李志娟说,采集工作完成后,她还要和同事处理医疗垃圾,并对隔离点进行全方位消杀。如果采样工作提前完成,她们还会协助工作人员取餐、发放餐饭。

“感动过别人,也常常被别人所感动。”工作虽然辛苦,但隔离点发生的每一幕,都让李志娟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一次,有位隔离人员身体不适,她和同事精心护理,这位隔离人员红了眼眶,多次表示感谢,李志娟的心里也倍感温暖。

在隔离点,看不到惊心动魄的抢救画面,有的只是点点滴滴的繁琐,和日复一日的坚守,但每一个默默坚守的身影,都是人间的“一束光”,照亮和温暖着隔离点里的每一个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掏粪掏了36年,他还在琢磨“新门道”
下一篇:“让全国人民看到航天人最棒的一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