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守望中国西部乡村教育,“80后”校长情系35名留守儿童

李爱平 琚中博    2021-10-15 17:17:22    中国新闻网

9月份开学以来,在中国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一所颇为“特别”的学校中,每个教学日的下午,校园上空总会飘荡着孩子们稚嫩的朗读声。

与其他学校所不同的是,这些朗读的学子们均为留守儿童,共有35名。他们正在“80后”校长武瑞清的带领下,通过喜马拉雅APP和学校小喇叭进行朗诵,以此获得另一种自信。

这名校长选择乡村教育都有哪些故事?近日,中新网记者进行了了解。

 

乡村教育其实不简单

“乡村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会涉及一个个就读孩子的未来人生。”对于从事乡村教育一路以来的感悟,武瑞清如是概括说。

1983年出生的武瑞清之前在商都县大黑沙土乡一所学校任英语教师,由于她肯琢磨、能吃苦,心思细腻,热爱教学,曾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优秀教师和乌兰察布市十佳优秀教师,她还是商都县乡村英语教学的佼佼者。

2019年武瑞清调至商都县大库伦乡中心校任校长。从教师到校长,身份的转变让武瑞清更意识到身上的重担。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这所建于1972年的学校,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所留守儿童教育学校。

这些孩子中,不少都是父母离异。破碎的家庭、缺失的关心、渴望爱的内心、期待改变的强烈心愿,都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个稚嫩的孩子,他们敏感、多疑、焦虑、自卑、注意力不集中。

面对这些孩子,武瑞清能够想到的办法是爱与耐心。

 

对留守儿童需要爱与智慧

“校长来了,校长来了!”国庆长假过后,武瑞清从她所在的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城返回大库伦乡中心校时,总有几个孩子在校门口翘首企盼。

她摸着一名喊声最高的孩子的头,边走边询问作业完成情况。这名学生叫赵博(化名),今年9岁,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武瑞清介绍说,作为一所留守儿童的学校,必须拿出全部的爱与智慧,来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才行。

对赵博的别样关爱,只是武瑞清对留守儿童爱的缩影。

今年13岁的韩宝儿(化名)幼时失去了家庭,后就读于这所学校。为了让韩宝儿在星期天也有家的感觉,武瑞清决定让韩宝儿一直留宿学校。

“每个星期天,额外出资请阿姨做饭,照顾韩宝儿的饮食。”武瑞清表示,明年韩宝儿要毕业,将在县城上初中。为了消除孩子的后顾之忧,她得知商都县儿童福利院建设完工,便找相关机构解决问题,最终拟定韩宝儿上初中的住宿地在当地儿童福利院。

10岁的张静静(化名),原随打工父母在包头生活,后因家庭变故,母亲精神受刺激回乡,但守着张静静不让孩子上学。

武瑞清得知情况后,前后上门8次与其母亲沟通。最终武瑞清得到张静静母亲的信任,孩子顺利来到学校上学。

“当时张静静由于无人妥善照料,衣服藏污纳垢,头皮起包化脓,确实很不好。”面对这一情况,作为校长的武瑞清除了给她衣物,还带她疗伤,现在孩子已出落成一个清秀可爱的姑娘,脸上笑意也越来越多。

 

让学校充满阳光和希望

武瑞清表示,尽管这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但让孩子看到阳光和希望,是她的追求。

如今,让武瑞清自豪的是,开学以来,每个教学日的下午,校园上空总会飘荡着孩子们稚嫩的朗读声,这是她组织在校所有学生通过喜马拉雅APP和学校小喇叭进行朗诵的一次“尝试”,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美文欣赏能力。

“水滴石穿,这一朗读习惯,滋生出的自信,会从学生的声音浸润到心里。”武瑞清表示。

除此外,在各类节日中,作为校长的她还为师生编排各类歌舞节目。

她说,“小小的舞台给予孩子们艺术熏陶,节日仪式感,让孩子们领会时间的意义,最终的目的,是让这些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一个乡村儿童的背后是一个乡村家庭。”武瑞清说,这些孩子与乡村的根脉相连,也会让他们日后更好服务乡村。

“每一天,每一刻我都不愿意松懈身上的责任。”武瑞清时常站在学校栏杆后,俯首栏杆下奔跑嬉笑的学生,如同麦田的守望者,从眼前的荠麦青青,看到今后的金穗满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杨军:铁面无私气自华
下一篇:200万棵树!黄土地上绿意浓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