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从我的曾外祖父开始,家族走出了太多的教师。”
徐铨是沈阳农业大学的青年骨干教师,身为85后的他,如今已是博士生导师。
在职业道路的选择上,徐铨可谓是“子承父业”。
徐铨成长在沈阳农业大学的教师宿舍,童年几乎都是随父亲在水稻研究所的实验田中度过,一边在田间玩耍,一边看着父亲进行实验取样和性状调查,徐铨渐渐地对水稻这个养育全球50%人口的重要粮食作物产生了兴趣。
父亲徐正进是对徐铨影响最大的人,徐正进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原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作物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水稻分会副理事长,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
父亲在教育与学术上的奉献精神是徐铨学习的榜样。父亲徐正进与沈阳农业大学的很多专家一样,没有知名教授“范儿”,穿着普通,一双布鞋,走路生风。对父亲来说,搞科研不需要备好行头、摆足架势。
在实验田里,如果看到有哪棵稻秧有异常,父亲经常是二话不说,脱掉鞋袜,挽起裤腿就直接下田,拔下稻秧,确认一下是什么病,然后上岸冲冲脚,穿上鞋就离开。
有一年,沈阳农业大学水稻所几位同事在海南选种,父亲正好也到海南参加全球水稻分子育种的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开完后,他来到育种基地和大家一起选种。因为此行是来参加国际会议的,根本就没有带下田选种穿的工作服,他的个子高,别人的工作服他又穿不了。徐正进干脆脱了外裤,只穿着一条衬裤,和同事们在地里干了整整一天。晚上,他套上外裤,乘飞机就回了沈阳。
“小时候跟着父亲在稻田里抓青蛙、逮蜻蜓。后来,我渐渐对父亲从事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高考选择志愿,也没有犹豫就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专业。父亲是个优秀的传统育种家,但在一些涉及分子领域等更前沿的研究方向,他就会受到知识的局限,我希望可以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徐铨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徐铨的母亲张甦颖为沈阳市第八十一中学语文教师。在徐铨儿时的记忆里,长期作为班主任的母亲经常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照顾徐铨的起居生活。
“孩子,你参加高考,妈妈没能像你同学的家长一样陪你去考试,心里不舒服了吧?”在徐铨高考之后,母亲对他说了这番话。母亲因为是高三的班主任,班级40多个学生参加高考,又要到考场附近的旅店住宿,就没法陪伴徐铨了。
虽然当时有些委屈,事后徐铨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这是妈妈的工作,就应该这样,要不怎么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怎么能被称为‘春蚕’‘蜡烛’呢?这是妈妈的胸襟。当初祖辈是这样,今天的父母还是这样,这是教育世家一代代人的大胸怀、大情操。不为小家,不为金钱,不为名利,只为一辈辈人心中的那份事业、那个梦。”
2004年,徐铨追随父辈脚步考入了沈阳农业大学,开始系统学习农业知识。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徐铨赴日本京都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留学期间,徐铨认真刻苦,掌握了多种水稻分子生物学技术,于2014年完成博士学业。
不仅是父母,徐铨家中最早从教的家族成员要追溯到徐铨的曾外祖父,曾在小学从教10余年。
此外,外祖父为大石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外祖母为大石桥市博洛卜乡刘白小学教师。师道传承、家风延续,母亲这一辈中,舅舅、舅妈、二姨、二姨父、三姨均为人民教师,孙辈中,徐铨的表姐也是营口市一名小学教师。
徐铨的祖父曾为大石桥市博洛卜乡景屯小学主任,如今,96岁高龄的他虽然已经眼花耳背,但是学生们的名字和他教书时发生的事,他都记得特别清楚,提起教学,他马上就会来精神。
“我们家除了还在上学的小朋友,其他人都是人民教师。”在拍摄家族合影的时候,外祖父自豪地说。
因为全家都是教师,投身教育,能一家团聚的机会就比较少。一旦有时间,就在外祖父家聚一聚,大家的话题也都是教育,互相交流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总结成功和失败的教学经验以及工作中的乐趣。外祖父和外祖母多年的教学经验是家族宝贵的财富,后辈们经常向他们请教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如今,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徐铨再次回到了从小长大的校园。
2015年11月,徐铨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入职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受聘副教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耕耘在教育和科研工作第一线, 2019年破格晋升教授,2020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徐铨从硕士期间开始,一直从事以水稻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我国不同稻区籼粳稻杂交聚合亚种有利基因提供了分子设计育种策略。
徐铨表示,“我现在带了8名硕士生,两名博士生,我认为自己和他们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还是比较能体会和理解现在这些年轻人的,平常同学们有什么学习上、乃至生活上的困惑,也会找我聊天。我们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比较平等的,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以一种亦师亦友的方式进行沟通。”
和其他专业相比,学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专业,在徐铨看来,选择并坚持这一领域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也能收获不小的成就感。
“这个学科确实辛苦,因为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还要从事一些农业方面的劳动,要下田地。在不少人看来,这样是比较‘土’的。虽然非常辛苦,当老师和同学们经过几个月的付出,终于收获了粮食之后,这种喜悦也是别的专业的人没办法体会的。”徐铨说。
在徐铨看来,高校教师有着和其他教师群体不一样的特点。他们需要担起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多重责任。培养越来越多学农爱农的优秀学生,同时有一定的科研突破,并且能给当地农业生产作出贡献,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追求。
“想要达到这三方面的目标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从老师的角度,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引导,让更多优秀的年轻人选择农业,用学来的知识为我们农业大国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徐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