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从学员到电气系统指挥,他只用了一年

2021-08-26 14:43:46    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从学员到电气系统指挥,他只用了一年

8月下旬的一天,秋阳高照,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某型号任务准备现场,身穿蓝色工作服、戴着厚框眼镜的张健辗转于发射场火箭系统各个测试场所,对数十台套地面设备和箭上状态进行技术把关和状态确认。

“投身航天事业是我梦寐以求的事。”这个29岁的年轻人说。

2020年1月,张健从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博士毕业。在学校,他是老师、同学眼中的科研达人,在校期间发表了5篇顶尖SCI论文,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科研课题。

“可惜了!以你的科研能力去研究院所更能发挥自身优势。”得知张健要去大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有同学惋惜地说。可张健不这么想,“这些年国家的航天发射日益呈现高密度常态化,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的航天功勋发射场,去了肯定大有可为。”

一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张健就被分配到发射测试站锻炼。从内地到大漠,从繁华都市到戈壁点号,刚开始张健有些不适应,但他用最短的时间调试自己,积极融入发射测试站这个大家庭。2020年7月,基层锻炼结束,张健定编到火箭测发技术室,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航天生涯。

“电气系统各号注意,两小时准备!”7月29日,天绘一号04星发射现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大厅传来了电气系统指挥清晰洪亮的口令声。循声望去,一张年轻而又陌生的面孔映入眼帘,“那是张健,他不是去年才分配到咱们单位吗,成长这么迅速啊!”从学员到电气系统指挥,张健只用了1年,他的“进步”速度让人惊叹。

“这一年比我博士毕业那一年都过得充实。”只有张健自己才清楚,为了快速适应新岗位他默默付出了多少努力。

跟本科毕业生相比,张健深知自己年龄偏大,与其他同事相比,自己还是一个“航天小白”。怀着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他抛开固有的专业思维,将组内的所有人都当成老师,从最基础的学起。白天上班测试操作,晚上加班学习原理知识。仅用1个月,他就弄懂了控制系统所有电路图原理、信号、流向、功能,梳理提炼出100多页的专业笔记。

“每天晚上,他办公室的灯都是很晚才关,我们都加班走了,他还没走。”提起张健的勤奋,火箭测发技术室主任赵磊印象深刻。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今年1月,因为原有火箭测发控设备寿命到期,新的一体化测发控系统开始投入使用。新设备需要重新铺设和调试,新技术状态需要从头学习掌握,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让张健去啃下这个硬骨头。”赵磊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初出茅庐的张健。

火箭测发不是儿戏,在天绘一号04星任务中,新一体化测发控系统首次实战,新设备、新人员、新文书、新岗位配置、新测发流程,对每一名参试人员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对首次担任电气系统指挥的张健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为了让新设备更好地运用于实战中,张健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新编测试操作规程、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安装设备、敷设电缆、调试设备、编写新设备训练教材……张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多年的学院生活让张健养成了刻苦学习、善于总结的习惯。为了提高操作手们的学习效率,他梳理出新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和知识要点,囊括了100余根电缆的走向和信号定义、数百个继电器的功能索引和逻辑关系,实践证明,这些资料是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训练素材。

每天的任务班前会,张健都细心准备,仔细梳理出本系统第二天工作的注意事项,提醒其他系统同事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任务按流程顺利进行。

在持续1个月的任务测发周期中,张健带领的电气系统测发队伍没有出现一次误口令、误操作,新应用的一体化测发控系统实现了零故障参试,任务实现了过程完美、结果圆满。

“接受任务很愉快,完成任务很圆满,张健这一仗打得漂亮。”赵磊评价说。

“他是我见过成长最快的电气系统指挥了,一般从操作手到指挥都要六七年,他才用了1年,太优秀了!”控制系统老指挥、发射测试站高级工程师潘涛赞叹说。

扎实、认真、好学是同事们对张健的一致评价。神舟十二号任务中,张健虽是备岗,但他全程参与每一次任务排故,认真聆听前辈和同事们对故障问题的分析方法、判断依据。“我是新人,就是要多看一点,多学一点。”张健说。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一飞冲天,三名航天员为国出征,在大厅里默默注视这一幕的张健深受震撼、心潮澎湃,暗下决心要努力积蓄能量,为载人航天下一次飞行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作之余,张健结合岗位工作,在一年时间内就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的身份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等SCI期刊发表3篇论文,其中的观点被国内外各科研单位引用。

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张健坦言离不开党组织提供的历练平台。近年来,为了适应任务形势,发射测试站坚持开明开放聚才、不拘一格用才、倾心竭力育才的人才培养方针,鼓励高学历科技人员上任务、钻课题、搞科研,缩短人才培养周期。针对新毕业博士理论素养高、学习能力强的特点,一年内,张健被安排在系统内所有关键岗位轮岗历练,走完了别人五六年才能走完的路。

8月24日19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融合试验卫星01/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85次飞行,也是张健参与的第12发任务。

“有幸参与这么多次发射任务我感到很自豪。”漫步在空旷的发射场,看着雄伟的发射塔架,张健说,“在这里,原来一棵树都很难种活,可现在航天城绿树成荫,发射场郁郁葱葱,这都是前辈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见证。我将以此鞭策自己,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航天梦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奉青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胡凯:10年,从船检“小白”成长为骨干验船师
下一篇:“驯服”炸药的郑哲敏,走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