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陈丹:在三千米高原填补空白

2021-08-25 15:18:49    中工网

青海,雄踞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拥有浩瀚无垠的高原蓝宝石——青海湖,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生态环境地位极其重要。

陈丹带着对“三江之源”的美好向往,怀揣奉献高原的赤诚之心,毅然从荆楚大地投身海藏咽喉。十六年征途漫漫,他始终将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作为初心使命,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为青海水路运输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1年,陈丹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寻找“最美验船师”主题宣传活动中,获得“最美验船师”荣誉称号。

 

提出“一审二检三复核”工作法

十六年来,陈丹在海事部门船舶检验、安全监管、船舶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等岗位上轮番历练,经常身兼数职,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而船舶检验工作,是他从未舍弃的事业。

他刚参加工作时,青海水路运输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船舶检验业务处于空白状态。船舶检验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第一道防线,他深感责任重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他决定从基础工作着手。他通读船舶检验管理法规,紧密结合实际,建立了青海省船舶检验管理规章制度;翻遍资料室档案柜,一张张一片片搜集整理,健全了船舶检验历史档案;针对验船人员不足的难题,组建船舶检验工作组,构建了全新的检验模式;抓住海事船检结对共建契机,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组织人员培训,提升了验船人员数量和素质;探寻船舶检验监督管理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一审二检三复核”工作方法以强化跟踪管理,保障了船舶检验质量;持续强化船舶生命周期管理,将全省船舶船龄控制在15年以下。

在青海省内船舶数量翻番,水路运输总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他严把船舶检验关,确保了全省水域连续30年未发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事故。

 

固守本源 矢志不渝

每年三月,内地已然春暖花开,青海仍然冰天雪地。陈丹就在这个时候吹响集结号,开启一年一度的现场检验征途。

青海幅员辽阔,各通航水域大部分地处偏远,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路程动辄上千公里。为了抢抓时间,保障船东权益,他从三月初到“五一”期间都是满负荷运转,行踪在车与船之间频繁切换,经常半个月才能回一趟家。

白天,他克服高原高海拔地区特殊气候带来的不适,冒着刺骨的寒风爬冰卧雪查船底,身负厚重的衣物爬低上高钻机舱,顶着强烈的紫外线来回穿梭做实验。晚上,他挑灯夜战抢时间,查阅规范、汇总数据、开具缺陷、整理资料、制作证书,事必亲为。两个月下来,鞋底破了,衣服开了,头发长了,嘴唇裂了,脸上由于紫外线的长期照射呈现斑驳的印记,手掌因为油污的长期浸染出现皮层的脱落。

“我就是西海(青海湖古称西海)三江的一条小龙,只有每年蜕皮才能成长。”他总是开玩笑说。

在青海这个水运欠发达省份,经他审查的船舶图纸达100余艘次,检验检测的船舶达2000余艘次,从未发生过船舶检验质量事故。

 

日乾夕惕 勇担使命

陈丹在多年的基础性工作中,全面掌握了青海水上交通基本情况,每一片水域、每一条航道、每一艘船舶都烙在他的脑海中,每一处隐患、每一个难题、每一点呼声都装在他的心坎里。

他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致力于重难点问题突破,填补了青海船舶检验和海事监管方面的多项空白:全程参与第一批甚高频无线电话基站及西北地区第一家船舶检验技术咨询机构的规划和建设;全面主持省内第一艘大型旅游客船和第一艘大型铝合金船舶的建造检验;组织协调第一批船载自动识别系统设备在重点船舶安装使用;组织第一部区域性船检技术规范及第一部商渔船融合的地方性检验法规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十六年来,陈丹把高原当故乡,以船检为己任,推动了青海船检事业发展。多年来,陈丹获全国优秀验船师、最美高原交通人等多项荣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韩富庆:为百姓修好“致富路”
下一篇:樊振东:奥运会,我刚刚上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