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中国医师以自己的力量构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坚固防线。在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升华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在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组织下,记者来到坐落在哈尔滨道外区的伍连德纪念馆,重温英雄壮举,致敬抗疫先驱。
中国防疫学奠基人伍连德(资料图片)
伍连德(1879—1960年),字星联,祖籍广东台山,中国著名预防医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著名卫生防疫专家。他为中国现代医学卫生防疫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伍连德精神内核,即从1907年到1937年回归祖国的30年间里,对伍连德在祖国卫生防疫事业开创进程中的一切以祖国利益为重的赤诚爱国主义精神、自强自立的创业创新精神和救死扶伤、奉献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统一。
彰显主权,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
伍连德作为马来西亚华裔,1907年受聘于天津陆军军医学堂,1910年临危受命,北上哈尔滨抗疫结束后,他认识到边境检疫的重要性,积极与国内医学界权威人士演讲著文,且上书政府,请求直陈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促成我国海港检疫权事宜。直至1930年,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终于在上海外滩设立,由伍连德出任处长,他主持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港检疫章程》,结束了由西方列强掌握我国海关检疫权长达57年的历史。
坐落在哈尔滨道外区的伍连德纪念馆
筚路蓝缕,不懈的自强创业精神
伍连德作为第一个获得剑桥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细菌学家,积极投身于中国的卫生防疫、检疫、医学教育、医院管理和医学交流的自强创业中,创下了一系列的“首次”与“第一”。他创办中国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撰写第一部《中国医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东北防疫事务总处创始人(1912)、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候选人提名的华人等。
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创建了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参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建设。他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担任第一、二届会长,创刊《中华医学杂志》。伍连德着眼于民生与医学,以医疗卫生、国民健康和医学教育为切入和支撑,旨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观伍连德纪念馆 重温英雄壮举
临危不惧,崇高的救死扶伤精神
1910年末,东北暴发肺鼠疫,他临危受命,紧急担任“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巡回于疫情隔离区和郊外火葬场,解剖尸体,组建各级防疫组织、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对疫区进行消毒等防疫措施;采取隔断交通,阻止疫情随人流传播;发明并大规模使用口罩,有效阻挡飞沫传染,他是中国首个发明口罩的医学家。他创立的防疫模式为整个东北乃至全国提供了模板,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行动。
1919年、1920年、1926年、1932年,伍连德又分别组织扑灭了在东北、上海等地暴发的肺鼠疫和霍乱。伍连德支援抗疫、行医济世,以高超的医术践行着善的理念、善的伦理、善的价值,深刻诠释了作为医者崇高的医学使命感和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
伍连德为扑灭鼠疫做出永垂史册的成就,为发展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伍连德开启了中国现代防疫医学先河,因此被称为“中国防疫第一人”,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闻名的最杰出的中国医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