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赵家坝煤矿地面运输线、加工房、车间等处员工的生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地面员工坚守工作岗位,战高温、迎“高烤”,全力保证井下供电、供水、供风、供矿车工作,为矿井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坐进驾驶室,像进了“烤箱”
“驾驶室车顶上铺点树枝,再盖两只斗笠,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8月2日上午10时许,运输二队司机杨新华指着机车顶上的“伪装”这样解释道,这是她和工友今年想出来的新招。
2004年7月,杨新华到该矿运输二队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机车司机。十几年来,杨新华在3.8公里长的轻便道上寒来暑往,将一列列煤车拉到外煤仓,又将一列列空车拉回主井车场。
“今年夏天格外地热,持续时间又特别长,架线式机车外壳钢板传热快,驾驶室空间小,高温散不出去,坐在里面就像进了‘桑拿房’。有时真怕坐进去,但没办法,我们必须保证井下的供车,大不了,就喝一瓶藿香正气液。”杨光华每跑一趟下来,浑身上下全是汗,衣服被浸透,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她每次出门总会多带几件衣服,想着将湿透的衣服换下晒在车场院坝,但常遇到工作忙起来没空换,一件衣服穿一个班,换下来时印满了汗渍。
身前迎太阳,身后烤炉火
8月3日上午,机电队金工房员工赵松林正站在操作台前,右手抡着铁锤,敲打放在工作台上烧得通红的钢筋,发出清脆的响声,火星四溅。随着铁锤快速而有力地举起、落下,脸颊渗出的豆大汗珠还没滑落,就被狠狠甩到了空中。他身后一旁堆码着煤炭,另一旁的炉膛里燃烧着熊熊火焰,显得格外刺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热浪。
“外面的温度高,室内还有这么大一个火炉烤着,不要说做事,就是在加工房一站,全身的汗水就会滋滋地往外冒。”赵松林取下手套,用手捏住胸口处的衣服,使劲地扇动着,给自己降温,“由于工作性质,这里没法安装空调或是风扇,每一次上班都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赵松林所在的加工房,承担了矿上钢钎、錾子、铁镐等小型工具和配件的加工。加工房每周二开放,赵松林日常就从事其他材料的焊接、加工等任务。赵松林说:“煤矿企业三班倒,常常遇到急需加工的工具或配件,我接到任务后,不管是星期几,或是气温高低,都会立即生炉加工,保证井下安全生产所需。”
煤坪热浪高,人机受考验
时值中午,不断升高的温度,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远远望向该矿煤坪,一辆桔黄色的装载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伴随着一阵阵怒吼,将煤炭装入一旁的汽车。装载机往返的运行,轮胎附近扬起一股股煤尘。
装载机的驾驶员刘智是一名“80后”,体型偏瘦,个头近1.7米,那黝黑的皮肤,就是十余年从事煤炭装运工作的印证。刘智聪明好学,注重工作总结,练就了高超的装载机驾驶技术,每一铲铲多少、最后一铲补多少,心里计算得很清楚,操作也很到位。“天气热,温度高,我要精准操作,让每辆车拉的吨位刚刚好,既不少拉脱吨,也不多拉超限。”刘智在完成本轮装运任务,短暂小憩时说道。
煤坪地处凹处,吸收的热能散不出去,给装载机司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让机器也饱受“煎熬”。刘智遇到机器油温、水温过高时,就停下来怠速降温。为了不影响煤炭发运,他只好冒着高温开动另一辆装载机,继续工作。他说:“我们的煤炭全是通过汽车发往洗选厂加工,装载机、铲车是我们装运的重要工具,使用频率高,高温环境下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总会全力克服,保障发运。”(据《四川工人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