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你,可敬的志愿者,你们是直面疫情,维护秩序的战士……”
晚上11点多,临睡前,刘成再次掏出手机打开儿子的视频,嘴角不由得泛起笑容,这是孩子送给他的朗诵。
自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爆发聚集性疫情,来自江苏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滨淮快运分部的收派员刘成,便主动加入禄口街道白云路社区的抗疫志愿者队伍中,到目前已在这里连续志愿服务25天。
“没有工资我也做!”
7月20日,刘成下班路上发现所租住的小区紫荆苑拉起了警戒线,执勤工作人员告诉他,小区内确诊9例新冠病例,均为禄口机场工作人员,疫情防控需要,只进不出,具体封控时间还不确定。面对如此突发情况,刘成当晚选择暂住亲戚租用的仓库里。
第二天,整个禄口街道区域都划为管控范围,外围道路逐渐封控。这意味着,刘成不能正常上班了。看到现场正在忙碌的白云路社区党委书记,刘成毫不犹豫地上前问:
“我去年做过抗疫服务志愿者,你们需要志愿者吗?”
“志愿者是没有工资的,一切都是义务服务!”
“没有工资我也做!”
就这样,刘成成为抗疫志愿者的一员,每天奔忙在抗疫一线上,为疫情防控贡献他最大的力量。
“累,但是很充实”
7月21日上午,从收派员变身为志愿者的刘成,开上自带货车,自费加油,继续着他的“特殊收派”工作——为社区及居民运送各类所需物资。
每天做好核酸检测,穿上防护服后,刘成顶着高温,将生活物资、防疫物资一箱一箱地搬上车,从华商路40号的大卡点运到社区,再按照楼栋分类,分发到4个小区的小卡点和150家商户居民手中。
上百户的生活物资搬运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按照住户房号码放,方便小区内志愿者转送,一趟下来,刘成全身都被汗水浸透。在给门面商户派送时,只能通过“喊话”的方式交流,每次都要在安全距离外,烈日下,或雨雾中,看着商户把一袋子蔬菜拿进屋,刘成又赶忙派送下一家。
天气炎热,堆积在一起的瓜果肉蔬极易腐烂。为了早点把新鲜食材送到居民手里,刘成几乎24小时待命,不论白天深夜,只要外围卡点物资一到,便立即拉货。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住在卡点上,开始时是打地铺,最近有了一张行军床。20多天下来,累计车程已1000多公里。
热心肠的刘成除了派送物资外,还跑腿当起了代购,为居民解决生活急需。“小刘同志,我家宝宝尿不湿没了,我不太方便出门,可以帮忙买一下吗,谢谢!”求助居民一个电话打来,他二话不说便向超市赶去。有时遇到超市断货,还要再换一家采购,遇到空货的情况,还要反复寻找替代品。
“累,但是很充实!”在高温下坚守了20多天,每天从早忙到晚,但作为抗疫志愿者,刘成却越发感到这份工作的神圣,有求必应、心甘情愿地为居民解决困难。
“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1981年出生的刘成,是宿迁泗阳人,高中没毕业就跟着哥哥外出跑货车,搞了10多年运输,后来到南京干起了快递,“没文化,又要养家糊口,只能干点体力活了。”在一家快递公司干了5年多,没合同没社保,一年到头得不到休息,伤病也没有保障,送货上门,楼梯爬多了,大件货物又重,几年下来太累了,浑身是病,膝盖滑膜炎,都有积液了。3个月前,刘成选择了相对规范的顺丰速运,成为一名顺丰小哥。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当志愿者了。”刘成告诉记者,2020年春节疫情时,他回了泗阳老家,村里封闭管理,他就在村卡点做了32天的志愿者,“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我是社会一份子,理应担起这份责任。”
刘成说,他70多岁的老父亲,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退伍老兵,从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所以一直教导儿女有能力就要帮助别人,回馈社会。“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挺身而出!”正是父亲的教导鼓励,让刘成更加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及特殊意义,也一路鼓舞着他在这支光荣的队伍里,尽一份力,发一份热。(据《江苏工人报》报道 通讯员 于熹 徐晶 江苏工人报记者 谢丹娜)